鸡肋的由来
话说这鸡肋,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它可是古代战争中的一道“美味”。故事的主人公是曹操,没错,就是那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有一次,曹操带兵打仗,打到一半儿,突然觉得肚子饿了。他环顾四周,发现只有几根鸡肋在手。这时候,手下有个叫杨修的聪明人跑过来问:“老大,咱们是打还是撤啊?”曹操摸了摸下巴,看着手里的鸡肋说:“这玩意儿吧,吃吧没啥肉,扔了吧又可惜。”杨修一听就明白了:“老大这是暗示咱们这场仗啊,打吧没啥胜算,撤吧又舍不得。”于是乎,鸡肋就成了进退两难的代名词。
杨修的小聪明
杨修这小子啊,别看他平时文文静静的,脑瓜子可灵光得很。他不仅能从鸡肋里看出曹操的心思,还能从字里行间猜出领导的心事。有一次啊,曹操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大家都懵了:这是啥意思啊?杨修一看就笑了:“老大这是嫌门太宽了呗!‘活’字拆开不就是‘门’和‘舌’嘛!”于是大家赶紧把门改窄了。还有一次啊,曹操收到一盒酥糖,上面写着“一合酥”三个字。大家都在琢磨这是啥意思呢?杨修二话不说就把酥糖分给大家吃了:“老大这是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一合酥’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你说这小子是不是贼精贼精的?
鸡肋的现代意义
别看这鸡肋在古代只是个战争中的小插曲啊,到了现代它可是有了新的含义。现在我们说某样东西是鸡肋啊,就是说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比如说啊你买了个手机壳子特别好看但特别贵结果用了两天发现手感不好这时候你就觉得这手机壳子简直就是个鸡肋嘛!再比如说你有个朋友天天找你借钱但你又不好意思拒绝这时候你就觉得这个朋友也是个鸡肋嘛!所以说啊这鸡肋不仅仅是古代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更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