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橐七岁为孔师的故事

一寸相思

小项橐的非凡天赋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项橐的小男孩,别看他才七岁,脑袋瓜子里装的可不是普通的浆糊。这小子天生聪明,三岁就能背《三字经》,五岁就能解九连环。村里的大人们都说他是“神童”,可他自己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儿科。有一天,项橐在村口的大树下玩泥巴,正巧碰上了路过的大儒孔子。孔子见这小娃儿眉清目秀,便上前搭话:“小朋友,你可知道什么是‘仁义礼智信’?”项橐抬头看了看孔子,眨巴眨巴眼睛说:“老爷爷,您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啊!”孔子一听,心里暗暗称奇。

项橐七岁为孔师的故事

孔子的考验

孔子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决定考考这个小神童。于是他问:“那你说说看,为什么我们要讲‘仁’?”项橐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仁’就是爱别人啊!就像我妈妈爱我一样。”孔子又问:“那‘义’呢?”项橐想了想:“‘义’就是做对的事啊!比如我不偷邻居家的果子。”孔子接着问:“‘礼’呢?”项橐笑了笑:“‘礼’就是懂礼貌啊!比如见到您要鞠躬问好。”孔子越听越惊讶,这小家伙不仅答得快,还答得准。最后他问:“那‘智’和‘信’呢?”项橐得意地说:“‘智’就是聪明嘛!就像我现在这样;‘信’就是说话算数啊!比如我说不偷果子就真的不偷。”孔子听完哈哈大笑,心里对这个七岁的小孩佩服得五体投地。

孔师与小项橐

从那天起,孔子就经常来找项橐聊天。他们一起讨论学问、辩论道理、甚至还一起玩泥巴。村里的人都觉得奇怪: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儿;一个讲的是高深莫测的儒家经典;一个说的是简单直白的童言童语;怎么就能聊到一块儿去呢?但事实就是这样神奇——孔子和项橐成了忘年交;而项橐也成了孔子的“小老师”——教他如何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如何用简单的方式理解复杂的道理、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儒家的智慧……渐渐地;村里的人们也开始向这位七岁的小老师请教问题了——毕竟谁不想听听一个既聪明又有趣的孩子怎么说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因为一个七岁的孩子而变得热闹非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