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的“笔”思妙想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蒙恬的大将军,他不仅打仗厉害,还特别喜欢写字。有一天,他突然觉得手里的毛笔太难用了,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的,简直像喝醉了酒的蚂蚁在纸上爬。于是,蒙恬决定自己动手,造一支“完美”的笔。
他先是找来了一堆动物的毛,有兔子的、羊的、鸡的……甚至还有一只大象的毛!他把毛一根根地试了个遍,结果发现兔子的毛最合适——软硬适中,写起字来既流畅又不失力度。于是,蒙恬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些毛固定在一起。
“笔”尖上的创新
蒙恬可不是个随便的人,他决定要把这支笔做到极致。他先是找来了一根竹子,把中间掏空,然后把兔毛塞进去。可是问题来了:兔毛总是从竹子里滑出来,写字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无毛笔”。蒙恬气得直跺脚:“这可不行!我可是要写出一手好字的!”
于是,他又开始琢磨新的办法。这次他找来了一些树胶和丝线,先把兔毛用树胶粘在一起,再用丝线紧紧地绑住。这样一来,兔毛就牢牢地固定在了竹子里。蒙恬试了试这支新笔,果然写出来的字又漂亮又整齐!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哈哈!我终于造出了一支完美的笔!”
“笔”传千古的故事
蒙恬造出的这支笔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国家。大家都觉得这支笔太好用了,纷纷效仿他的做法。渐渐地,这种用兔毛和竹子做的笔就成了大家写字的首选工具。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蒙恬的创新精神,就把这种笔叫做“毛笔”。
据说后来还有人专门跑到蒙恬家里去请教造笔的技术。蒙恬也不吝啬,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大家。就这样,蒙恬不仅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还在文化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哦不,是一支“完美”的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