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朕”字从哪来?
说到秦始皇,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统一六国、修长城、焚书坑儒这些大动作。但今天咱们不聊这些,咱们聊聊他那个神秘的自称——“朕”。这个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像是皇帝在跟臣子们玩捉迷藏,故意用个生僻字来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其实,“朕”这个字在秦始皇之前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它可不是皇帝的专利。
在先秦时期,“朕”其实是个人人都能用的自称,就像我们现在说“我”一样。比如《诗经》里就有“朕皇考曰伯庸”这样的句子,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可见,那时候的“朕”就是个普通的代词,谁都能用,没啥特别的。但到了秦始皇这儿,他可能觉得“我”太普通了,不够霸气,于是就把“朕”这个字给霸占了,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从此以后,普通人再用“朕”就得小心了,搞不好会被当成谋反分子抓起来。
秦始皇为什么选“朕”?
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为啥偏偏选了“朕”这个字呢?难道是因为它笔画多、写起来费劲,显得自己特别有文化?其实不然。据说,“朕”这个字的古义是“舟缝”,也就是船的接缝处。后来引申为“缝隙”或“间隙”的意思。这么一看,这字跟皇帝的身份好像没啥关系啊!难道秦始皇是想告诉大家:我就是那个把天下缝在一起的人?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选“朕”是因为它的发音和“真”相近。他想通过这个字来表达自己是真正的天子、真正的统治者。这种解释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毕竟秦始皇是个特别注重权威和正统的人。他不仅自称皇帝、自称始皇帝(意思是第一个皇帝)、还自称真人(意思是真正的神仙)。所以选个发音像“真”的字来做自称也挺符合他的性格的。
“朕”字后来的命运如何?
秦始皇虽然把“朕”这个字变成了皇帝的专属自称,但他的帝国并没有持续太久。秦朝灭亡后,汉朝建立起来了。汉朝的皇帝们虽然也沿用了“朕”这个自称方式(毕竟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嘛)但他们对这个字的感情可能就没那么深了——毕竟他们不是始皇帝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风气也逐渐开放起来到了唐朝甚至出现了大臣们也可以用"臣"来自称的情况(当然前提是得到皇帝允许)这样一来"臣"和"民"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模糊起来而"朕"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属符号意义也就更加突出了。
到了明清时期皇权达到顶峰时"朕"更是被赋予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除了皇帝之外谁要是敢用这个词那就等着掉脑袋吧!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朕"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但其实它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个普通的汉字而已只是因为被赋予了特殊的政治意义才变得与众不同罢了就像我们今天说的某些网络流行语一样本来只是随口一说结果因为大家都爱用就变成了潮流符号其实仔细想想也没啥特别的对吧?所以啊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语言都是活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语言游戏中的参与者之一呢!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也别太把别人不当回事儿——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