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医生的称呼 古代中医雅称

一念如尘

古代医生的“花名册”

你知道吗?古代的医生可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手里拿着听诊器。他们可是有着各种“花名”的职业选手!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生被称为“医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是在说一个打铁的师傅?其实不然,这个“工”字在这里可不是指工匠,而是指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所以,医工就是专门给人看病的医生啦!

古代对医生的称呼 古代中医雅称

再比如,汉代的时候,医生被称为“太医”或者“御医”。这两个称呼听起来就高大上多了,感觉像是皇帝身边的私人医生。其实也差不多,太医和御医主要就是为皇室服务的。不过,别以为当了太医就能高枕无忧了,他们可是要随时待命的,皇帝一咳嗽,他们就得立刻冲过去把脉开方子。要是治不好皇帝的病,那可就惨了,轻则丢官罢职,重则脑袋搬家!

医生的“职称”大揭秘

古代医生的称呼可不止这些哦!到了唐代,医生们又有了新的“职称”——“郎中”和“大夫”。这两个称呼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是在说官员?没错!在唐代,郎中和大夫都是官职名称。郎中是五品官,大夫是三品官。所以,能被称为郎中或者大夫的医生,那可都是相当有地位的人物了!

不过,别以为有了这些“职称”就能轻松混日子了。古代的医生可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获得这些称号的。而且,他们的工作也不仅仅是看病开药那么简单。他们还要负责编写医书、研究医学理论、培养徒弟等等。可以说是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了!

医生的“江湖绰号”

除了那些正式的称呼外,古代的医生还有一些有趣的“江湖绰号”。比如宋代的时候,有一种医生被称为“走方医”或者“游方医”。这些医生没有固定的诊所和病人群落;他们就像江湖上的游侠一样四处漂泊;哪里有人生病了就往哪里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流动医疗队”啦!

还有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医生——“铃医”。这些医生随身带着一个铃铛;走到哪里就把铃铛摇得叮当响;听到铃声的人们就知道是看病的来了;于是纷纷跑出来找他看病;这场景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娃》里面那个卖药的老爷爷?不过人家可是正经八百的大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