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被贬套餐”:才华惹的祸
苏轼,这位北宋的大文豪,一生中多次被贬,简直可以称得上是“被贬专业户”。每次被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他的才华惹的祸。你可能会问,才华不是好事吗?怎么还能惹祸上身呢?哎,这事儿得从苏轼的性格说起。他不仅才华横溢,还特别直率,看到不平事就要说,看到不对劲的地方就要写诗讽刺。这种性格在官场上可是大忌啊!你想想,官场上讲究的是圆滑、低调、见风使舵,可苏轼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的诗文里经常讽刺时政,批评朝廷的腐败和官员的无能。这种“直言不讳”的风格,自然让那些当权者看他不顺眼。于是乎,每次朝廷里有风吹草动,苏轼就成了“重点照顾对象”。
“乌台诗案”:一封举报信引发的血案
要说苏轼被贬最出名的一次,那非“乌台诗案”莫属了。这事儿发生在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苏轼在湖州当知州。有一天,他写了一首诗《湖州谢上表》,里面有些话让当时的宰相王珪等人觉得很不爽。于是他们就找了个由头,说苏轼的诗里有“讥讽朝廷”的意思。这下可好,一封举报信直接送到了皇帝手里。皇帝一看,觉得这事不小啊!于是下令把苏轼抓起来审问。这一审不要紧,直接把苏轼打入了大牢。好在后来经过多方营救(包括一些正直的大臣和太后),苏轼才免于一死。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贬到了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团练副使。这一贬就是五年啊!在这五年里,苏轼倒是过得挺自在的——写写诗、喝喝酒、游山玩水——但他的仕途可就彻底凉凉了。
新旧党争:站错队的代价
除了“乌台诗案”之外呢?其实啊?苏轼被贬还有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新旧党争!北宋中期那会儿?朝廷里分成两派——一派是支持变法的新党?另一派是反对变法的旧党?而咱们这位苏大才子呢?他既不完全是新党也不完全是旧党——他是中间派!你说这种人在两派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吗?当然没有啦!所以每次新党和旧党轮流上台的时候?苏轼都会因为站错队而被贬一次!比如元祐元年(1086年)的时候吧?旧党上台了?就把之前支持变法的新党都给赶下去了;结果到了绍圣元年(1094年)的时候呢?新党又上台了;就把之前反对变法的旧党也给赶下去了;而咱们这位苏大才子呢;因为之前得罪过新党和旧党两边的人;所以两边都不待见他;结果就被连续贬了好几次!先是惠州(今广东惠州)再是儋州(今海南儋州)……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全国巡回被贬之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