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饥荒为什么不吃鱼

剑舞流云

鱼儿虽多,抓起来难

古代饥荒时期,人们肚子饿得咕咕叫,眼睛都绿了。他们看着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心里想着:“这么多鱼,要是能抓几条烤来吃,那该多美啊!”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古代没有现代的渔网、钓竿和鱼叉,抓鱼全靠手捞或者用石头砸。手捞?鱼滑溜溜的,一抓就跑;石头砸?准头不够,砸半天也砸不到一条。所以,虽然河里有鱼,但想吃到嘴里,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古代饥荒为什么不吃鱼

鱼虽好吃,但有风险

古代人也不是傻子,知道鱼好吃。可是,吃鱼也有风险啊!首先,古代的河流湖泊里可能有毒蛇、鳄鱼等危险生物。你好不容易抓到一条鱼,正准备美餐一顿时,突然从水里窜出一条大鳄鱼或者毒蛇,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次,古代人对鱼的认识有限,有些鱼有毒不能吃。比如河豚、鲶鱼等,处理不当就会中毒。所以,虽然鱼看起来诱人,但为了保命还是少吃为妙。

饥荒时期食物选择有限

在饥荒时期,人们的食物选择本来就少得可怜。树皮、草根、野菜……能吃的都吃了个遍。相比之下,鱼肉虽然美味且营养丰富(毕竟人家是“水中的肉”嘛)但在当时并不是首选食物。首先是因为捕捞难度大;其次是因为存在安全隐患;最后也是因为鱼肉不易保存——古代没有冰箱和防腐剂嘛!所以尽管河里有的是鱼但它们并没有成为饥荒时期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