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的“自信”过头了
说到马谡失街亭,首先得聊聊他的“自信”。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自信,简直是自信到爆棚。你瞧,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本来是想让他稳扎稳打,结果他倒好,直接来了个“高瞻远瞩”。他觉得自己的智商比诸葛亮还高,守个街亭还不是小菜一碟?于是乎,他决定不按诸葛亮的计划来,自己搞一套“创新战术”。结果呢?创新是创新了,可惜是“创”了个大窟窿。
马谡的自信还体现在他对地形的选择上。街亭这个地方,本来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可马谡偏偏看中了山顶。他的逻辑是:站在高处看得远,敌人来了我能第一时间发现。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可问题是,你站在山顶上,敌人要是从山下包抄过来,你咋办?马谡没想这么多,他觉得自己聪明绝顶,敌人肯定想不到他会这么干。结果呢?敌人不仅想到了,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你马谡就是个“山顶洞人”。
队友不给力
除了马谡自己的问题,他的队友们也挺不给力的。首先是王平,这位老兄虽然是个老实人,但关键时刻也没能劝住马谡。你想想,王平要是能多说几句“马哥,咱还是按诸葛亮的计划来吧”,说不定马谡还能回心转意。可王平呢?说了几句没用就放弃了,这队友当得也太佛系了吧!
再说说其他士兵们。按理说,士兵们应该听从指挥官的命令,可这些士兵们似乎对马谡的“创新战术”也不太买账。你想啊,人家本来在山下守得好好的,突然被叫到山顶上去吹风,谁心里不犯嘀咕?结果呢?士兵们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等到敌人真的来了,大家心里都在想:“这仗没法打啊!”于是乎,街亭就这么轻轻松松地丢了。
诸葛亮的用人失误
最后还得说说诸葛亮的问题。虽然马谡是自己作死,但诸葛亮在用人上也有点失误。你想想啊: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是个“纸上谈兵”的主儿(《三国演义》里不是说他喜欢夸夸其谈吗);明明知道街亭的重要性(这可是蜀汉的咽喉要道啊);明明知道司马懿不是省油的灯(这位老兄可是魏国的名将);结果呢?还是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这不是明摆着让马谡去送人头吗?
当然啦;诸葛亮可能也有自己的考虑:比如想锻炼一下年轻人啦、觉得马谡虽然爱吹牛但还是有真才实学啦……但事实证明;这次锻炼可真是代价惨重!不仅丢了街亭;还差点把整个蜀汉都搭进去!所以啊;以后用人还是得谨慎点;别光看人家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关键还得看实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