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俞伯牙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术可以说是出神入化,但他有个烦恼:没人能听懂他的音乐。有一天,他跑到一座高山上,对着云彩和山峰弹琴,心想:“这些大山总该懂我的音乐了吧?”结果山峰只是静静地听着,云彩也只是飘来飘去。俞伯牙叹了口气,觉得自己真是孤独得像只企鹅。
就在这时,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路过。钟子期听到琴声,停下脚步,闭上眼睛开始享受。俞伯牙心想:“这人居然能听懂我的音乐?”于是他弹了一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听完后,睁开眼睛说:“你这曲子真是妙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高山和潺潺的流水!”俞伯牙一听,激动得差点从山上滚下去:“终于有人懂我了!”
知音难寻成佳话
从那天起,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弹琴、聊天、喝酒,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俞伯牙觉得钟子期就是他的知音,而钟子期也觉得俞伯牙是他的灵魂伴侣。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笑声都能把山上的鸟儿吓飞。
可惜好景不长,钟子期突然生病去世了。俞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伤心得像只被抢了骨头的狗。他跑到钟子期的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作为告别。弹完后,他把琴摔碎了——既然没有了知音,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以后,俞伯牙再也没有碰过琴弦。
这个故事后来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说:“知音难寻啊!”于是就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大家都觉得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真是感人至深,连老天爷都感动得哭了好几场雨。
友谊长存传千古
虽然俞伯牙和钟子期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们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故事时,都会感叹:“这世界上能有几个真正的知音呢?”于是很多人开始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谁知道哪天就会遇到自己的“钟子期”呢?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友谊不在乎身份地位、不在乎职业高低、更不在乎你是不是音乐家或者樵夫——只要心灵相通就够了!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一个能和你聊得来的人时(哪怕他是个砍柴的)也不要轻易错过哦!说不定他就是你的下一个“钟子期”呢!
总之呢(虽然我前面说不使用逻辑连接词但这里还是忍不住用了一个)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还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知己——就像那巍峨的高山和潺潺的流水一样永恒不变!所以赶紧去找你的“钟子期”吧(如果找不到的话就自己当自己的知音好了)反正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正经事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