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外族人”是什么样的存在?
说到三国时期的外族人,大家可能会想到匈奴、鲜卑、羌族这些游牧民族。不过,这些外族人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动不动就骑着马冲过来抢东西。实际上,三国时期的“外族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更像是一群“吃瓜群众”。他们虽然生活在边境地区,但并没有对中原地区构成太大的威胁。
为什么呢?首先,这些外族人自己内部也经常打来打去,根本没空管中原的事儿。其次,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虽然互相打得不可开交,但对外族人的态度却出奇地一致——能不打就不打,能合作就合作。毕竟,大家都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嘛!比如曹操就曾经和鲜卑的部落首领搞过合作,刘备也曾经和南蛮的孟获打过交道。所以,外族人在三国时期更像是一群“邻居”,而不是“敌人”。
三国的“不怕”其实是“不屑”
说到三国为啥不怕外族人,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不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大计划”——统一中国!对于这些雄心勃勃的领导人来说,外族人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曹操忙着北伐袁绍、南征刘表;刘备忙着从荆州打到益州;孙权则忙着巩固江东的地盘。大家都在忙着内斗呢,哪有空管那些游牧民族啊!
再说了,三国时期的军事实力可不是吹的。曹操手下的虎豹骑、刘备的五虎上将、孙权的东吴水军……这些军队放在当时那可是无敌的存在!别说外族人了,就连中原内部的对手都打得够呛。所以,对于三国的领导人来说,外族人就像是一群“小混混”——虽然有点烦人,但根本不值得花太多精力去对付。
三国的外交策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最后再来说说三国的外交策略吧。其实三国对付外族人的办法很简单——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比如曹操就曾经给鲜卑的首领送过礼物和钱财,目的就是让他们别来捣乱;刘备在南征孟获的时候也用了不少金银财宝来收买人心;孙权则通过贸易和外交手段稳住了东南沿海的外族部落。总之就是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当然了,这种策略也不是没有风险。有时候钱给了人家还不一定满意呢!比如孟获就曾经被刘备收买后反悔了几次……但这并不影响三国的整体战略布局。毕竟对于当时的领导人来说,花钱买平安总比打仗划算多了!再说了,只要自己的地盘稳固了、军队强大了,那些外族人就算想闹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