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老失眠
换了环境睡不着,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儿像谈恋爱。你刚搬进新家,或者出差住进酒店,感觉一切都新鲜得不得了,连枕头都像是第一次见面。可问题是,你越是想好好睡一觉,越是觉得这床怎么这么硬,这被子怎么这么轻,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陌生的味道。于是乎,你的大脑就开始疯狂运转:“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里?我是不是该检查一下门锁?”结果呢,你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像条煎锅上的鱼,怎么也睡不着。
其实啊,这事儿真不怪你。人的身体和大脑都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对睡觉的环境。你习惯了家里的床、家里的味道、家里的温度,突然换了个地方,大脑就会觉得“哎呀,这不是我家啊!”然后就开始警惕起来。这种警惕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它会让你的大脑处于一种半清醒状态,就像是在看门狗一样,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结果呢?你就成了那只看门狗的主人——睡不着觉。
生物钟的“时差”
换了环境睡不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你的生物钟在捣鬼。生物钟这玩意儿就像是你的私人DJ,每天按时放音乐让你起床、吃饭、睡觉。可是呢,当你换了环境之后,这个DJ就像是喝了假酒一样开始乱放歌了。你可能在新环境里晚上十点就想睡觉了(毕竟家里这时候已经躺床上了),但新环境的灯光、噪音、温度都不一样了——这些可都是生物钟的“节拍器”啊!结果呢?你的生物钟就开始混乱了:“这是白天还是晚上?我该睡觉还是该起床?”于是乎,你就成了那个在床上数羊的人——数到天亮也没睡着。
而且啊,换了环境之后还有一个问题:你的身体会开始分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这种激素本来是用来应对压力和危险的(比如你在野外遇到一只熊),但当你换了环境之后,你的身体就会误以为你遇到了危险——毕竟你不在家嘛!于是乎就开始大量分泌皮质醇来“保护”你。结果呢?你就成了那个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人——越想睡越清醒。
心理因素的“作祟”
最后啊,换了环境睡不着还有一个心理因素在作祟。你想啊:平时在家的时候你是多么的放松自在啊!你可以穿着最舒服的睡衣、抱着最柔软的枕头、听着最熟悉的音乐入睡。可是呢?当你换了环境之后这一切都没了!你可能会觉得不安全、不舒适、不习惯——这些感觉都会让你的大脑开始胡思乱想:“我是不是该检查一下窗户有没有关好?我是不是该把钱包放在枕头底下?我是不是该……”结果呢?你就成了那个在床上数星星的人——数到天亮也没睡着。
而且啊, 心理因素还会影响你的情绪和心态. 比如说: 你可能因为换了新工作或者新学校而感到焦虑; 或者因为搬家而感到失落; 或者因为旅行而感到兴奋…… 这些情绪都会让你的大脑处于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 从而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结果呢? 你就成了那个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人——越想睡越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