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进士,一年能有多少?
说到明朝的进士,那可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爱的是,这些进士们可是当时的“高考状元”,个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恨的是,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少得可怜。你知道吗?明朝每年录取的进士人数,平均下来也就三百人左右。这数字听起来不少,但你要知道,明朝可是有几千万人口的大国啊!这么一算,能考上进士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不过,别以为这三百人就是固定的数字。实际上,明朝的进士录取人数是会根据各种情况变化的。有时候朝廷觉得人才不够用,可能会多录取一些;有时候又觉得财政紧张,就少录取几个。所以,每年的进士人数就像是在玩“过山车”,忽上忽下的。
进士之路,难于上青天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明朝的进士这么少呢?这还得从他们的考试制度说起。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阶段:乡试、会试和殿试。每个阶段都像是在打怪升级,难度一个比一个大。首先乡试就刷掉了一大波人,能通过的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然后是会试,这可是全国性的考试,竞争激烈得让人头皮发麻。最后是殿试,皇帝亲自出题面试,压力大得让人想哭。
所以啊,能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进士的人,那可真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他们的智商、毅力和运气都得在线才行。不然的话,就算你再聪明、再努力,也可能在某个环节被刷下来。所以说啊,明朝的进士之路真的是“难于上青天”!
进士们的“幸福生活”
不过呢,一旦你成为了明朝的进士,那可就是“鲤鱼跃龙门”了!不仅社会地位蹭蹭往上涨,各种福利待遇也是拿到手软。首先呢工资就高得吓人——当然啦那时候的钱跟现在不能比——但至少可以让你过上小康生活了嘛!其次呢还有各种特权比如免税啊、免徭役啊等等这些都让普通老百姓羡慕得不得了!
而且啊成为进士后还有机会进入朝廷做官哦!虽然刚开始可能只是个小官但只要你有能力有运气说不定哪天就能飞黄腾达成为朝廷重臣呢!到时候别说吃香的喝辣的了就连皇帝都要给你几分面子呢!想想是不是很爽?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先考上那个该死的进士才行……唉说多了都是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