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制华是什么条约 以华制华和以华治华区别

长风归月

以华制华:听起来像是个高深的武术招式

“以华制华”这个说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其实,它跟武术没啥关系,而是个历史上的政治策略。简单来说,就是用中国人来对付中国人。这个策略在历史上可是有不少“粉丝”,尤其是那些想在中国搞事情的外国人。他们觉得,既然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那干嘛不找个中国人来当“代理人”呢?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坐在幕后,悠哉游哉地看着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了。

以华制华是什么条约 以华制华和以华治华区别

不过,这个策略也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首先,你得找到一个愿意当“代理人”的中国人。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毕竟谁也不想背上“卖国贼”的骂名。其次,就算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你还得确保他能听你的话。要是他中途反水了,那可就尴尬了。所以啊,这个“以华制华”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

历史上的“以华制华”:一场跨国界的“代理人战争”

历史上最有名的“以华制华”案例之一,就是《辛丑条约》了。这个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当时八国联军刚刚打完义和团运动。为了确保中国不再闹事,这些外国列强就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让清政府自己来管自己!于是乎,他们在《辛丑条约》里加了一条:清政府必须镇压国内的反帝运动。这样一来,外国列强就可以坐在家里喝咖啡、看报纸了——反正有清政府帮他们干活嘛!

当然了,清政府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自己在替外国人打工,但没办法啊——打不过人家嘛!于是乎,他们就开始在国内大肆镇压反帝运动。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镇压行动。不过呢,这种做法也让清政府的形象一落千丈——老百姓们都觉得他们是外国人的走狗了!所以啊,这个“以华制华”策略虽然看起来挺高明,但用不好可是会把自己也给搭进去的!

现代版的“以华制华”:还是那个味儿

到了现代社会呢?“以华制华”这个策略其实也没完全消失——只不过换了个马甲而已!比如说吧:有些国家为了对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扩张(尤其是科技领域);就找了一些中国的竞争对手来当他们的“代理人”;让他们去跟中国企业打价格战、搞专利诉讼什么的……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可以躲在后面坐收渔翁之利啦!当然了;这种做法也不是没有风险——万一这些代理人不听话了呢?或者他们突然发现跟中国企业合作更有利可图了呢?那可就尴尬啦!所以说啊;这年头想玩好“以华制华”这招;还真得有点儿智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