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手里的“神器”
明朝的大臣们上朝时,手里总拿着一个特别的东西,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道具,它可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字——“笏板”。这笏板长得像一块小木板,有的还挺精致,上面可以写字。大臣们拿着它,可不是为了当扇子扇风,也不是为了当饭盒装点心。它的作用可大了去了!
首先,笏板是用来记事的。大臣们上朝时,脑子里装的可不是闲聊八卦,而是国家大事。可人脑毕竟有限,万一忘了点啥,那可就尴尬了。所以,笏板就成了他们的“备忘录”。大臣们可以在上面写点关键词,提醒自己待会儿要跟皇帝汇报啥事儿。这样一来,上朝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其次,笏板还有个更重要的功能——礼仪。在古代中国,礼仪可是大事儿。大臣们拿着笏板上朝,不仅显得庄重严肃,还能避免直接用手指着皇帝说话的尴尬场面。毕竟,直接指着皇帝说话可是大不敬的行为。有了笏板在手,大臣们就可以用它来代替手指指点点了。这样一来,既保持了礼仪的庄重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笏板的“变形记”
别看笏板现在看起来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木板儿但其实它的历史可悠久了从周朝开始就有了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经历了好几次“变形记”呢!
最早的笏板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用木头做再后来有些有钱的大臣还会用玉石或者象牙来做真是越来越奢华了呢!不过不管材质怎么变它的基本功能还是没变那就是记事和礼仪。
到了明朝时期笏板的样式已经非常成熟了大臣们手里拿的基本上都是长方形的木板上面可以写字下面还有一个小把手方便拿着而且颜色和材质也有讲究呢!比如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笏板是象牙做的五品以下的官员用的则是木头做的真是等级分明啊!
笏板的“退休生活”
虽然笏板在明朝时期是大臣们的必备神器但到了清朝它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原因嘛很简单因为清朝的礼仪制度发生了变化大臣们不再需要拿着笏板上朝了所以这小玩意儿也就慢慢被淘汰了。
不过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笏板的身影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古装剧里我们还是能看到它的影子呢!比如《大明王朝1566》里那些大臣们手里拿的就是标准的明朝笏板看起来还挺有范儿的呢!而且现在很多博物馆里也收藏着一些古代的笏板供人们参观学习真是让人感慨万分啊!
总之呢这小小的笏板见证了中国古代官场的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虽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了但它依然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呢!下次再看古装剧时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大臣手里的“神器”说不定你会有新的发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