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跳江的诗人,粽子的灵感
说到端午节,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肯定是屈原。这位老兄可是个大人物,不仅是个诗人,还是个政治家,但最让人记住的,还是他那次“跳江”的壮举。据说屈原因为国家被灭了,心情郁闷得不行,就跑到汨罗江边上跳了下去。这一跳不要紧,可把当地的渔民们吓坏了。他们赶紧划船去救他,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鱼虾们别吃他的身体。结果呢?屈原没救上来,但粽子倒是成了端午节的主角。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搞笑的?一个诗人因为心情不好跳了江,结果大家为了纪念他,每年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屈原要是知道自己的“牺牲”换来了这么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估计在天上也会笑出声来吧?不过话说回来,粽子这东西还真挺好吃的,尤其是咸蛋黄肉粽,简直是人间美味!
伍子胥:被扔进河里的“倒霉蛋”
除了屈原,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太出名但同样“水性杨花”的人物——伍子胥。这位老兄也是个悲剧人物,不过他的“跳水”经历可比屈原惨多了。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因为和吴王夫差意见不合,最后被夫差下令扔进了钱塘江。你说这事儿是不是挺冤的?人家好歹也是为国家出过力的功臣啊!
不过伍子胥的故事也有点搞笑的地方。据说他被扔进江里后,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他,也开始往江里扔食物(这习惯怎么和屈原那么像?)后来这些食物慢慢演变成了另一种端午节的食物——五黄(黄鱼、黄瓜、黄鳝、咸鸭蛋黄和雄黄酒)。看来古人对“扔食物”这件事儿真是情有独钟啊!
伍子胥的故事虽然不如屈原那么出名,但他也算是端午节的一个“隐形主角”了。毕竟没有他那次悲惨的“跳水”经历,我们可能就少了一种美味的节日食物呢!所以下次吃五黄的时候,别忘了感谢一下这位“倒霉蛋”哦!
曹娥:孝顺的女儿,捞父的英雄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一个女性角色——曹娥。这位小姐姐可是个孝顺的好女儿。据说她的父亲在端午节那天不小心掉进了江里淹死了(怎么又是江里?)曹娥为了找父亲的尸体,也在江边哭了七天七夜(真是感天动地啊!)最后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或者说感动了编剧)终于在第八天找到了父亲的尸体并捞了上来(这剧情是不是有点太戏剧化了?)
曹娥的故事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毕竟哪有人能在水里泡七天还不烂的?)但她确实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她的故事还给端午节增添了一丝温情色彩——原来这个节日不仅有龙舟、粽子这些热闹的活动还有这么感人的亲情故事啊!
不过话说回来曹娥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女儿的要孝顺但也要注意安全啊!别动不动就往江边跑万一自己也掉下去了那可就不好玩了!所以下次看到有人在江边哭得死去活来的时候记得提醒他们:安全第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