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古人八种读书法

云深无迹

古人读书,姿势很重要

说到古人读书,那可真是“姿势”多多。首先,你得有个好姿势,不然读着读着就腰酸背痛了。古人读书,讲究的是“正襟危坐”,意思就是坐得笔直,像根电线杆似的。不过,这可不是为了拍照好看,而是为了保持专注。你想啊,要是你歪七扭八地坐着,书还没读完,人就先睡着了。

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古人八种读书法

除了坐姿,古人还特别注重“环境”。他们喜欢在安静的地方读书,最好是那种鸟语花香、清风徐来的地方。你要是敢在闹市里读书,估计还没读两行字,就被小贩的吆喝声给吵得头昏脑涨了。所以啊,古人读书的环境选择也是一门学问。

古人读书,工具也不少

古人的读书工具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简单——拿本书、打开手机就行。他们得准备一大堆东西:笔、墨、纸、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房四宝”)是基本配置。尤其是那个砚台,磨墨的时候还得讲究手法和力度,不然墨汁要么太浓要么太淡。你要是磨得太用力了,估计墨汁还没磨出来呢,手就先酸了。

除了这些基本工具外,古人还喜欢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比如他们会用红笔在书上做标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批注”);还会用小纸条贴在书页上做笔记(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便利贴”);甚至还会用竹简把重要的内容抄下来(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笔记”)。总之啊,古人的读书工具虽然原始了点儿,但功能可一点儿也不少!

古人读书,方法更讲究

古人的读书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首先就是那个著名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意思就是在骑马的时候、睡觉前和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看书学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搞笑?不过仔细想想也挺有道理的:骑马的时候无聊啊;睡觉前不看点儿书怎么打发时间呢;至于上厕所嘛……咳咳咳……咱们还是跳过这个话题吧!

除了“三上”之外呢?还有那个著名的“不求甚解法”——意思就是不要钻牛角尖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先跳过去呗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琢磨嘛!这种心态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呢?毕竟现在很多人看书都喜欢死磕一个地方搞得自己头昏脑涨的最后连整本书都没看完真是得不偿失啊!

还有那个著名的“温故知新法”——意思就是要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有新的收获嘛!这个方法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没错!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复习是学习之母”啦!看来古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挺有智慧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