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的小心思:预备立宪的背景
清政府在那个年代,就像是一个老爷爷,面对一群年轻气盛的孙子们,心里那个慌啊!孙子们天天嚷嚷着要改革,要立宪,清政府心里明白,再不搞点动作,自己这把老骨头可就要被时代的车轮碾碎了。于是乎,清政府决定来个“预备立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先打个预防针,看看风向再说。
当时的清政府可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明争暗斗。保守派觉得祖宗之法不可变,改革派则认为再不变就要完蛋了。清政府在这两派之间摇摆不定,最后决定搞个“预备立宪”来安抚一下改革派的情绪,顺便也给自己留条后路。毕竟,立宪这事儿要是搞砸了,那可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预备立宪的那些年:走走停停的节奏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计划从1905年开始,一直拖到1911年才算有点眉目。这期间,清政府就像是在玩一场马拉松比赛,走走停停,时不时还来个“暂停服务”。比如1906年宣布要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听起来挺像那么回事儿的,结果一拖再拖,直到1908年才正式成立。这效率啊,简直比蜗牛还慢!
更搞笑的是,清政府在1908年还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号称要给老百姓一个“宪法”看看。结果呢?这个大纲简直就是个“空头支票”!里面规定皇帝的权力还是大大的有,老百姓的权利嘛……呵呵,你自己琢磨去吧!清政府的这些操作让人哭笑不得:你说它不努力吧?它确实在动;你说它努力吧?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预备立宪的结局:一场未完成的梦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清政府的预备立宪计划还没来得及完全实施呢!革命一来,整个计划就像是被风吹散的沙子一样——啥也没剩下!那些资政院、咨议局的成员们还没来得及好好发挥作用呢就被革命浪潮给冲走了。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清朝灭亡了!预备立宪也就成了历史书上的一页纸而已。
其实啊如果清政府能够早点醒悟真正搞点实质性的改革说不定还能多撑几年可惜它总是犹豫不决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时代抛弃这就像是一个老爷爷想跟上年轻人的步伐却总是慢半拍最后只能无奈地坐在路边看着别人跑远了一样让人唏嘘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