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明清时期的“高考”
说到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不得不提的就是科举考试。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古代的“高考”,只不过那时候没有选择题,全是写文章。考生们一个个抱着《四书五经》,恨不得把书都啃烂了。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就像现在的省考,过了这一关才能进京赶考。会试则是全国性的考试,过了这一关就能见到皇帝了。殿试是最后一关,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过了就能当官了。不过,别以为考上了就万事大吉,那时候的官场可比现在复杂多了。
书院教育:古代的“私立学校”
除了科举考试,明清时期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书院。书院就像是古代的“私立学校”,由一些有钱有势的人出资兴办。书院的老师大多是当时的名士或学者,教学内容也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还包括诗词歌赋、历史地理等等。书院的学生们在这里不仅学知识,还学做人。因为书院的教育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学生们不仅要读书,还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不过,书院也不是谁都能进的,得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行。所以那时候的书院就像是现在的贵族学校一样,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文字狱:文化界的“恐怖分子”
说到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文字狱。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文化界的“恐怖分子”,动不动就抓人杀头。文字狱的起因大多是因为某些文人写了些让皇帝不高兴的文章或诗句。比如清朝的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搞文字狱,动不动就找人麻烦。有一次有个叫徐骏的文人写了句“清风不识字”就被杀了头。还有个叫戴名世的文人因为写了《南山集》也被杀了头。文字狱不仅让文人胆战心惊,也让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种恐怖的氛围中。所以那时候的文人写文章都得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惹祸上身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