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鸡肋 杨修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一念如尘

杨修的“鸡肋”人生

杨修,这哥们儿在三国时期可是个出了名的聪明人。他那脑袋瓜子转得比风车还快,什么难题到了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可就是这么个聪明绝顶的家伙,偏偏在曹操手下混了个“鸡肋”的职位。你说他厉害吧,确实厉害;你说他有用吧,好像也没啥大用。这不就是典型的“鸡肋”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鸡肋 杨修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修的日常工作就是给曹操出出主意、写写文书。按理说,这活儿也不算太难,可偏偏杨修是个完美主义者,啥事儿都得做到极致。结果呢?曹操看他的文书看得眼花缭乱,出主意出的曹操都快分不清东南西北了。最后曹操只能无奈地摇摇头:“这小子啊,聪明是聪明,就是有点儿太聪明了!”

鸡肋也有春天

别看杨修在曹操手下混得不咋地,但他那“鸡肋”人生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有一次,曹操带着大军去打仗,走到半路突然不想打了。为啥呢?因为前方有个叫“鸡肋”的地方,这名字听着就不吉利啊!于是曹操就下令全军撤退。这时候杨修站出来了:“主公啊,您这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咱们不如在这儿驻扎下来,等时机成熟再一举拿下!”

曹操一听这话乐了:“好小子!你这是把‘鸡肋’理论用得炉火纯青啊!行吧行吧,就按你说的办!”结果呢?还真让杨修给说中了!他们在这儿驻扎了一段时间后,敌方果然出现了内乱。这时候再打过去,简直跟切菜一样简单!就这样,杨修靠着他的“鸡肋”理论成功逆袭了一回。

最后的晚餐

可惜啊可惜!杨修这哥们儿的“鸡肋”人生最终还是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有一次曹操请客吃饭(对对对就是那顿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席间大家都在讨论怎么才能让饭菜更好吃、更香浓。这时候杨修又站出来了:“主公啊!咱们不如加点儿‘鸡肋’进去试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曹操一听这话脸都绿了:“你小子是不是存心跟我过不去啊?我请你吃饭你还给我添堵?!来人呐!把这小子拖出去砍了!”就这样一代才子杨修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束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鸡肋”人生……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因为他总爱搞些奇奇怪怪的理论出来估计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吧?所以说做人还是得低调点儿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