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说到“七尺男儿”,你可能会想到那些古代小说里英勇无敌的侠客或者战场上的猛将。但你知道吗,这个“七尺”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现代人一米八、一米九的身高在古代可能就是个“巨人”了。那么,古时候的“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呢?
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不一样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一个问题:古代的“尺”和现代的“尺”可不是一回事。现代的一尺大约是30.48厘米,但在古代,各个朝代的尺长都不一样。比如,秦朝的一尺大约是23.1厘米,而到了汉朝,一尺就变成了23.75厘米。所以,如果你在秦朝是个“七尺男儿”,那你的身高大约是161.7厘米;而在汉朝,你可能会稍微高一点,大约166.25厘米。
不同朝代的“七尺男儿”也有差别
不过,别以为这就是全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的尺度也在变化。比如到了唐朝,一尺的长度又变成了30.7厘米左右。这时候的“七尺男儿”可就厉害了,身高大约是214.9厘米!想象一下,一个两米多高的壮汉在唐朝街上走动,那场面绝对震撼。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身高在现代也不算稀奇了。
古人眼中的“高个子”和现代人的差距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晕:古代的“七尺男儿”怎么一会儿矮一会儿高的?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古人对身高的标准和现代人不一样。在古代,能长到一米六、一米七已经算是不错的身高了;而在现代社会,一米八、一米九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古人眼中的“高个子”在我们看来可能也就一般般了。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有个两米多高的古人站在你面前,你估计也得仰着头看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