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鞅,卫鞅,商鞅 公孙鞅又名商鞅的原因

青山旧约

从卫国小吏到秦国大佬

公孙鞅,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他本名叫卫鞅,出生在卫国,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小时候的卫鞅,家里条件一般,但他从小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不像其他小孩一样整天玩泥巴,而是喜欢琢磨点大事。比如,为什么隔壁王大爷家的牛总是比自己家的壮?为什么村里的地主总是吃得比自己家好?这些问题困扰着他,也让他立志要改变点什么。

公孙鞅,卫鞅,商鞅 公孙鞅又名商鞅的原因

后来,卫鞅去了魏国,成了魏国相国公叔痤的门客。公叔痤看他有点小聪明,就收了他当徒弟。不过,卫鞅在魏国混得并不如意,毕竟魏国人才济济,他一个小小的门客根本没人注意到。直到有一天,秦孝公发布了求贤令,卫鞅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收拾行李就去了秦国。这一去不要紧,直接让他从一个小吏变成了秦国的改革大佬。

变法狂人:从“车裂”到“法治”

到了秦国后,卫鞅发现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贵族们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秦孝公虽然有心改革,但面对这些根深蒂固的贵族势力也是束手无策。这时候,卫鞅站了出来,提出了他的变法方案——“法治”。这个方案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用法律来约束所有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得遵守。

一开始,贵族们当然不干了!他们觉得卫鞅这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于是各种反对声此起彼伏:“你一个外来人凭什么管我们?”“我们的祖宗规矩不能改!”面对这些反对声浪,卫鞅可没打算退缩。他直接放话:“谁敢不听我的法令?那就等着被车裂吧!”车裂是什么?就是把人绑在马车上活活撕成几块!这招一出果然震慑了不少人。从此以后大家都不敢明着反对了——毕竟谁也不想变成马车上的肉块啊!

商君之名:从改革家到悲情英雄

经过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后(比如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等等)秦国的实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老百姓开始种地、打仗也开始积极了;贵族们虽然心里不爽但也只能忍着;而秦孝公对卫鞅更是信任有加直接封他为商君!从此以后大家都不叫他卫鞅了改叫商君或者商鞅——这名字听起来多霸气啊!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秦孝公去世新上任的秦惠文王对商鞅的态度可就没那么友好了——毕竟当年商鞅可是得罪了不少贵族啊!这些贵族们一看机会来了纷纷跑到新王面前告状:“商鞅这个人太嚣张了连您父亲都敢顶撞!”“他还想谋反呢!”……面对这些指控新王也没多想直接下令逮捕商鞅……最后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改革家就这样被五马分尸了……真是应了他当年说的那句“车裂”啊……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初他没有那么强硬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吧……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商君就这样成了历史上的悲情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