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在中国古代,婚姻大事可不是两个人你情我愿就能搞定的。首先得过父母那一关,然后还得有媒婆的“神助攻”。媒婆可不是随便找个大妈就能当的,得是口才了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职业选手”。她们的任务就是穿梭于各家各户,把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撮合成一对儿。听起来有点像现代的相亲节目,只不过那时候可没有摄像头和主持人,全靠媒婆一张嘴。
父母之命更是不可违抗的“圣旨”。你以为你是主角?错了,你只是这场婚姻大戏里的配角。父母觉得你该结婚了,你就得结婚;父母觉得哪家姑娘好,你就得娶哪家姑娘。要是敢说个“不”字,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了。所以啊,古代的年轻人谈恋爱?不存在的!都是父母包办,媒婆牵线,你只需要负责点头答应就行了。
三书六礼,繁文缛节
好不容易过了父母和媒婆这两关,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繁琐的婚俗仪式了。什么“三书六礼”啊,听起来就让人头大。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分别代表了订婚、送礼和迎亲的文书。六礼则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每一步都有讲究,少一个都不行。
纳采就是男方家派人去女方家提亲,带着礼物表示诚意;问名是双方交换生辰八字,看看是不是八字合得来;纳吉是把合婚的好消息告诉女方家;纳征是男方家送聘礼给女方家;请期是双方商量好结婚的日子;最后才是亲迎,也就是新郎亲自去接新娘回家。这一套流程下来,少说也得折腾个一年半载的。要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差错,那这婚可就结不成了。所以啊,古代结婚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洞房花烛夜
终于熬到了婚礼当天!新娘子穿着大红嫁衣坐在花轿里被抬到新郎家门口时可不能马上下来哦!还得等新郎踢轿门才行呢!这叫“踢轿门”仪式据说可以驱邪避灾保平安呢!然后新郎用红绸带牵着新娘跨过火盆进入新房这叫“跨火盆”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越过越旺呢!
进了新房后还有一系列有趣的习俗等着新人呢!比如喝交杯酒啦撒帐啦坐床啦等等每一样都充满了仪式感和祝福哦!最让人期待的就是闹洞房环节了亲朋好友们会想出各种花样来逗新人开心场面热闹非凡笑声不断简直比春晚还精彩呢!不过闹归闹可不能太过分哦毕竟人家明天还要早起拜堂成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