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典故主人公

一念如尘

完璧归赵的故事背景

完璧归赵这个典故,听起来像是一个古代快递小哥的传奇故事。不过,主角可不是什么快递员,而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人物——蔺相如。那时候,赵国和秦国是邻居,但关系不太好,经常互相瞪眼。有一天,秦国的国王秦昭王听说赵国有一块超级无敌的玉璧,叫和氏璧,简直是玉中之王。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假装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这块玉璧。这招可真够狠的,赵国国王赵惠文王一听,心里直打鼓:这到底是真换还是假换啊?要是给了玉璧,城池没拿到怎么办?要是不给,秦国会不会直接打过来?

完璧归赵的典故主人公

蔺相如的机智应对

就在赵惠文王左右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他可不是一般人,脑子转得比陀螺还快。他说:“大王别担心,我去秦国走一趟,保证把事情办得妥妥的。”于是,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就去了秦国。到了秦国后,秦昭王一看玉璧,眼睛都直了:这玉璧真是太美了!可是呢,他压根就没打算给城池。蔺相如一看这架势,心里暗笑:“嘿嘿,就知道你小子没安好心!”于是他假装说玉璧有个小瑕疵要指给秦昭王看,趁机把玉璧抢了回来。然后他站在柱子旁边说:“大王要是敢动我一根汗毛,我就把这玉璧摔个稀巴烂!”秦昭王一听这话,吓得赶紧答应给城池。不过呢,蔺相如可不傻,他知道秦昭王是在忽悠他。于是他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偷偷溜回了赵国。

完璧归赵的历史意义

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完璧归赵”的典故。蔺相如不仅保住了和氏璧,还让秦国吃了个哑巴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首先呢,遇到困难不要慌张;其次呢;要像蔺相如一样机智勇敢;最后呢;千万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空头支票!这个典故在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后来人们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把东西完整无损地归还给原主;或者形容事情圆满解决;总之是个非常正能量的成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