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崩乐坏,听起来像是个大戏的标题
你知道吗,孔子这个人啊,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的老学究。他是个超级有情怀的教育家,整天想着怎么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他有个特别重要的理念,叫做“礼”。这个“礼”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那种请客吃饭的礼仪,而是指一种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大家都要守规矩,尊老爱幼,君臣有序,夫妻和睦。孔子觉得,只要大家都按照这个“礼”来生活,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
但是呢,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可不太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打来打去,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那些诸侯国君们为了争地盘、抢资源,根本不把孔子的“礼”当回事儿。他们该抢的抢,该打的打,完全不顾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孔子一看这情况,心里那个急啊!他觉得这些诸侯们简直是“礼崩乐坏”了——就是说他们把好好的社会秩序给搞乱了、搞坏了。
礼崩乐坏的后果:大家都不按套路出牌
你想啊,如果大家都不按规矩来办事儿了,那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首先呢,那些诸侯们就开始互相掐架了。今天你打我一拳,明天我踢你一脚。结果呢?大家都没好日子过!老百姓们更是遭殃了——今天被抓去当兵打仗了;明天家里的田地又被抢走了;后天连老婆孩子都保不住了……你说这日子能过吗?
其次呢?那些原本应该遵守规矩的人也开始学坏了!比如那些大臣们吧——他们本来应该忠心耿耿地辅佐国君、治理国家的;结果现在呢?他们也开始贪污腐败、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你说这国家还能好吗?再比如那些读书人吧——他们本来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结果现在呢?他们也开始钻营取巧、投机倒把……你说这社会风气还能好吗?
最后呢?整个社会就变得乱七八糟的了!大家都开始互相猜忌、互相算计;谁也不相信谁;谁也不愿意帮助谁……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吗?能发展吗?显然不能啊!所以孔子才会那么着急上火地想要恢复“礼”——因为他知道:只有大家都守规矩了;只有大家都按套路出牌了;这个世界才能变得更好!
孔子的解决方案:教育大家重新认识“礼”
那怎么办呢?孔子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啦!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个世界——那就是教育!他开始到处讲学、收徒弟;把自己对“礼”的理解传授给更多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把这些理念带回自己的国家去实践……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一个老头子带着一群年轻人到处跑来跑去讲课——简直就像是个古代版的“巡回演讲团”嘛!
而且啊;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很有意思哦!他不只是死板板地讲道理;还会用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说吧: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孩在路边哭得很伤心;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原来啊:这个小孩不小心把自己的玩具弄丢了……于是孔子就借题发挥说:你看啊:如果你平时能够好好保管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守规矩);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对不对?所以我们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哦!你说这是不是很有道理又很好玩儿?反正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