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们的“负心”传说
说到“书生尽是负心汉”,你可能会想到那些古代的才子佳人故事。书生们总是手捧一卷书,满腹经纶,风度翩翩,但他们的感情生活却常常让人哭笑不得。你以为他们是真心实意地爱着那位小姐,结果他们转头就忘了誓言,去追求更高的功名或者更美的姑娘。这可不是我瞎编的,历史上的“负心汉”案例比比皆是。比如那位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表面上深情款款,实际上却是个花心大萝卜。再比如那个写《牡丹亭》的汤显祖,虽然作品里充满了对爱情的赞美,但他自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负心汉”代表。书生们的“负心”传说,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书生的“负心”逻辑
为什么书生们总是容易成为“负心汉”呢?这其实和他们的人生目标有很大关系。书生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观念: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感情。在他们看来,爱情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功名才是终极追求。所以当爱情和功名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再加上古代社会对男性的宽容度比较高,书生们即使“负心”了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于是乎,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你看那些古代小说里写的:书生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美貌小姐,两人一见钟情;结果到了京城后发现还有更美的姑娘等着他;于是他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原来的那位小姐——这逻辑真是让人无语!
现代版的“书生负心汉”
别以为只有古代才有“书生负心汉”,现代社会同样不乏这样的例子。只不过现代的“书生”换了个名字——叫做“学霸”或者“精英男”。这些人在学校里成绩优异、才华横溢;工作后更是事业有成、前途无量;但他们对待感情的态度却和古代的书生如出一辙——功利而现实。在他们看来:感情是可以随时更换的资源;而事业才是需要终身经营的事业;所以当感情和事业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牺牲前者来保全后者——这不就是现代版的“书生负心汉”吗?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社交媒体、约会软件让人们的交友范围大大扩展;这也为现代版的“书生负心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借口——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