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的诗,李白也服气
话说唐朝那会儿,诗人多如牛毛,但能让人记住的也就那么几个。崔颢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不像李白那样天天“举杯邀明月”,也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但他有一首诗,直接让李白都服气了。这首诗就是《黄鹤楼》。
《黄鹤楼》写得那叫一个妙啊!开头就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直接把黄鹤楼的传说和历史都给点出来了。然后又来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意境一下子就上来了。李白后来也跑到黄鹤楼去题诗,结果一看崔颢的诗在上头,立马就怂了,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本来想写点啥的,但崔颢已经写得这么好了,我就不献丑了。”
所以啊,崔颢这首诗不仅让他自己在唐朝诗人圈里站稳了脚跟,还让李白都甘拜下风。你说这得多厉害?
崔颢的诗为啥这么牛?
有人可能会问了:“崔颢的诗为啥这么牛?难道他有什么独门秘籍吗?”其实吧,崔颢的诗之所以牛,主要是因为他懂得抓住读者的眼球。你看《黄鹤楼》这首诗,开头就给你来个传说故事——黄鹤飞走了!这多吸引人啊!然后他又用“空余”这个词来表达一种失落感——黄鹤飞走了,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楼。这种对比手法用得真是绝了!
再往下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景色描写得多美啊!晴朗的天空下是历历在目的汉阳树(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而鹦鹉洲上则是芳草茂盛(芳草长得非常茂密)。这两句不仅把景色写活了(生动地描绘了景色);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读者也站在那里欣赏美景);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呢!
最后再来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直接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情感达到顶点);让人不禁感叹:人生啊!真是充满了无奈与愁绪呢!所以啊;崔颢的诗之所以牛;就是因为他会讲故事、会描写景色、还会抒发情感;简直是个全能型选手呢!
崔颢的影响力有多大?
崔颢的《黄鹤楼》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引起广泛关注);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非常深远)。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苏轼就非常喜欢这首诗;还专门写了一首词来致敬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面就有这么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意境和《黄鹤楼》里的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简直如出一辙呢!可见苏轼对崔颢是多么崇拜啊!
再比如明朝的小说家施耐庵在《水浒传》里也借用了《黄鹤楼》的意境——武松打虎那一回里就有这么一段描写:“只见那大虫张牙舞爪直扑过来武松急忙闪身躲过只听得‘砰’的一声大虫撞在树上顿时晕头转向倒在地上不动弹了”——这段描写和《黄鹤楼》里那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呢?看来施耐庵也是个《黄鹤楼》的粉丝呢!
所以说啊;崔颢的《黄鹤楼》不仅在当时红极一时(非常受欢迎);还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争相模仿的对象(被广泛模仿和借鉴);影响力真是杠杠滴呢!难怪连李白都要甘拜下风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也说明了咱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啊!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