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传入的水果蔬菜 原产中国的水果蔬菜

雁归来

清朝的“进口”水果:从海外飘来的美味

清朝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繁荣,不少水果和蔬菜从海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些“进口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餐桌,还让当时的吃货们大开眼界。比如,菠萝就是其中之一。这玩意儿长得像个刺猬,吃起来却甜得让人欲罢不能。据说最早是从葡萄牙人那里传入的,后来在广东、福建一带广泛种植。清朝的吃货们第一次见到这东西时,估计也是一脸懵:“这到底是啥?能吃吗?”结果一尝,哎哟喂,真香!

清朝传入的水果蔬菜 原产中国的水果蔬菜

还有葡萄柚,这玩意儿长得像个大号的橙子,但味道却完全不同。清朝人第一次见到它时,估计也是一脸疑惑:“这到底是葡萄还是柚子?”后来一尝,酸甜可口,清爽解腻。再比如番茄(那时候叫“西红柿”),最早是从南美洲传入的。清朝人一开始还不敢吃,觉得这红彤彤的东西有毒。后来有人壮着胆子尝了一口,发现味道还不错,于是番茄就成了餐桌上的新宠。

蔬菜界的“外来客”:从地里长出来的惊喜

除了水果,蔬菜界也有不少“外来客”在清朝时期传入中国。比如土豆(那时候叫“洋芋”),这玩意儿长得像个土疙瘩,但吃起来却非常美味。土豆最早是从南美洲传入的,后来在北方广泛种植。清朝人一开始对它并不感冒,觉得这东西长得太丑了。但后来发现土豆不仅好吃,还能填饱肚子,于是迅速走红。再比如玉米(那时候叫“玉蜀黍”)和红薯(那时候叫“番薯”),这两种作物也是从海外传入的。它们不仅产量高、适应性强,还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对于当时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这些作物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还有辣椒(那时候叫“番椒”)和茄子(那时候叫“落苏”)也是从海外传入的蔬菜品种。辣椒最早是从南美洲传入的,一开始只是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在花园里。后来有人发现它不仅可以用来调味、增加菜肴的风味;茄子则是从印度传入的;最初人们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蔬菜来食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它的多种烹饪方式;比如炒茄子、烧茄子等等;这些都让当时的吃货们大呼过瘾!

清宫里的“洋味儿”:皇帝也爱吃这些外来货

别以为只有普通老百姓才喜欢吃这些外来水果和蔬菜;其实连清宫里的皇帝和大臣们也对它们情有独钟呢!比如乾隆皇帝就特别喜欢吃菠萝和葡萄柚;每次宴会上都会让御厨准备一些新鲜的水果供他享用;据说有一次他还特意让人从广东运来了几箱新鲜的菠萝到北京;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再比如慈禧太后也非常喜欢吃番茄和土豆;她甚至还会亲自下厨做一些简单的菜肴来品尝这些外来食材的味道呢!

除了皇帝和大臣们喜欢这些外来货之外;宫里的妃嫔们也对它们爱不释手呢!比如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就特别喜欢吃玉米和红薯;每次御膳房做了这两种食物她都会多吃几碗饭呢!还有咸丰皇帝的皇后慈安太后也非常喜欢吃辣椒和茄子做的菜肴;每次宴会上都会让御厨准备一些辣味十足的菜肴来满足自己的味蕾呢!可以说这些外来水果和蔬菜不仅丰富了普通百姓的餐桌;也让清宫里的贵族们享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味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