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革家的“拗”脾气
王安石,这位北宋的大才子,不仅是个学问家,还是个实干家。他搞起改革来,那叫一个“拗”!别人都说他是个“拗相公”,意思是说他固执得像头牛。可王安石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是在为国家、为百姓着想。他的“拗”不是任性,而是对改革的执着。比如他搞的“青苗法”,就是要让农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借到钱粮,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可这政策一出来,反对声一片。有人说这是变相收税,有人说这是扰乱市场。但王安石不管这些,他认为只要是对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结果呢?他的改革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却出了不少问题。农民没借到钱粮,反倒被官府催得更紧了。这下子,王安石的“拗”脾气可真是惹了不少麻烦。
司马光:王安石的“死对头”
说到王安石的改革,就不得不提他的老对手司马光。这两位可真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司马光是个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王安石的改革太激进了,会把国家搞乱。于是他写了一本《资治通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这本书可是个大部头,司马光花了十几年才写完。他可不是为了显摆自己有多能写,而是想通过历史教训来劝诫皇帝和王安石别乱来。可王安石呢?他根本不看这些历史教训!他认为时代在变,政策也得跟着变。于是两人就这么杠上了。司马光说:“你这样搞不行!”王安石回:“我偏要搞!”结果呢?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连皇帝都头疼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位虽然吵得凶,但私下里还是挺有默契的。毕竟都是为国家好嘛!
王安石的晚年:从“拗相公”到隐士
到了晚年,王安石终于不再那么“拗”了。可能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吧!他辞去了官职回到老家江宁(现在的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这时候的王安石已经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改革家了;而是一个喜欢种花养草、吟诗作赋的老头儿了!他还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半山老人”;意思是说自己已经看透了一半的人生了!不过别看他表面上好像很淡定;其实心里还是有点不甘心的!毕竟他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初衷可是为了国家好啊!所以有时候他会写点诗发发牢骚;比如那首著名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诗表面上是在写梅花;实际上是在说自己啊!不过这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学会了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了;不再像年轻时那样一根筋地跟人较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