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迁都大计
朱棣,这位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可不是个安分的主儿。他老爹朱元璋打下江山后,把首都定在了南京。但朱棣觉得南京这地方风水不好,容易让人懒散,于是他决定迁都北京。北京嘛,那时候还不叫北京,叫北平。朱棣觉得这名字太土了,改名叫北京,意思是“北方的京城”。迁都可不是件小事,得有充分的理由。朱棣的理由是:北京靠近边境,方便打仗;而且他老爹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他不想天天对着老爹的陵墓办公。
北京的“基建狂魔”
迁都到北京后,朱棣开始大搞基建。他可不是随便搞搞的,而是要搞个大的!首先得有个像样的皇宫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紫禁城。紫禁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意思是“紫色的禁地”。朱棣还修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各种坛子,用来祭天祭地祭日月。这些坛子可不是随便修的,每个都有讲究。比如天坛是圆的,象征天;地坛是方的,象征地。朱棣还修了长城的一部分——明长城。这段长城可不简单,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建的。总之,朱棣在北京搞基建搞得不亦乐乎。
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
当了皇帝后,朱棣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虽然他是皇帝,但也有很多烦心事。比如他的侄子建文帝失踪了——这可是个大问题!建文帝是他的侄子兼前任皇帝,被他赶下台后就不见了踪影。有人说他被烧死了;有人说他逃到了海外;还有人说他在某个寺庙里出家了……总之各种说法都有。朱棣为了找到建文帝费了不少心思——毕竟人家可是正统皇帝啊!万一哪天冒出来抢他的皇位怎么办?除了找侄子这件事外;还有北方游牧民族时不时来骚扰一下——这可是个大麻烦!虽然有长城挡着;但总不能天天守着长城过日子吧?所以朱棣还得时不时派兵去打仗——真是操碎了心啊!不过话说回来;当皇帝也有好处——至少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穿什么穿什么;还有一大堆人伺候着……也算是一种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