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流血”的革命
光荣革命,这名字听着就挺高大上,但实际上它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想象一下,一群人坐在会议室里,喝着咖啡,聊着天,突然就决定换个国王。这可不是开玩笑,1688年的英国就是这么干的。当时的国王詹姆斯二世,是个天主教徒,而英国人大多信奉新教。于是,议会的大佬们觉得这不行啊,得找个信新教的国王来坐镇。他们找来了荷兰的威廉三世和他的老婆玛丽二世——没错,就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和女婿。这一家子关系复杂得像电视剧剧情,但结果是詹姆斯二世被赶走了,威廉和玛丽成了联合统治者。整个过程没打一枪一炮,连个流血事件都没有,真是“光荣”得不能再光荣了。
议会的崛起
光荣革命不仅换了国王,还让议会真正崛起了。以前吧,国王说了算,议会就是个摆设。但这次革命后,情况大不一样了。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规定了国王不能随意征税、不能随意解散议会、不能随意干涉司法等等。简单来说,就是国王不能再为所欲为了。这下子议会成了真正的权力中心,国王变成了“虚君”——名义上有权,实际上啥也干不了。这种制度后来被称为“君主立宪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其实就是把权力从国王手里抢过来交给了议会。这种操作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
宗教自由的开始
光荣革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为宗教自由开了个头。虽然革命的起因是宗教问题(新教徒对天主教徒的不满),但结果却让英国的宗教政策变得更加宽容了。《宽容法案》(Toleration Act)允许非国教徒(比如天主教徒、长老会教徒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宗教活动。虽然这个法案并不完美(比如犹太人和天主教徒还是不能当公务员),但它毕竟是个进步嘛!从此以后,英国人不用再为了信仰问题打打杀杀了。当然啦,完全的宗教自由还得等到几百年后才真正实现,但光荣革命至少迈出了第一步——这步子虽然不大,但方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