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的“阿斗”到底是个啥?
说到刘阿斗,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成语简直是家喻户晓,用来形容那些怎么帮都帮不起来的人。但你有没有想过,刘阿斗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他叫“阿斗”?难道是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斗鸡?还是因为他长得像个小斗笠?其实,这个名字背后还真有点故事。
首先,刘阿斗的真名叫刘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刘备的儿子。那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阿斗”呢?其实“阿斗”是他的小名,就像我们现在叫小朋友“小明”、“小红”一样。不过,这个小名可不是随便起的,据说是因为刘禅出生的时候,刘备正在打仗,忙得不可开交。结果刘禅的妈妈甘夫人就给他起了个简单好记的名字——“阿斗”。你想想,打仗的时候哪有时间琢磨什么高大上的名字啊,有个顺口的小名就不错了。
刘阿斗的“扶不起”是怎么回事?
既然刘阿斗的名字这么接地气,那为什么后来他又成了“扶不起的阿斗”呢?这事儿还得从他的性格说起。刘禅这个人吧,虽然贵为皇帝,但性格比较温和,甚至有点软弱。他不像他老爸刘备那样有雄心壮志,也不像诸葛亮那样聪明绝顶。所以在他当皇帝的时候,蜀汉的局势其实挺危险的。
尤其是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国力大不如前。而刘禅呢,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依赖一些大臣来帮他处理政务。结果这些大臣里有些人就开始搞小动作了,比如那个著名的宦官黄皓。黄皓仗着刘禅的信任,在朝廷里胡作非为,搞得蜀汉内部乌烟瘴气。最后魏国大军压境的时候,刘禅也没什么抵抗的决心,直接投降了魏国。这一投降不要紧,直接把蜀汉给葬送了。所以后人就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怎么帮都帮不起来啊!
刘阿斗投降后的小日子过得咋样?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刘禅在政治上不怎么给力,但他投降后的生活倒是挺滋润的。魏国那边对他还不错,给他封了个安乐公的爵位(这名字听着就很安逸)。而且魏国的皇帝司马昭还经常请他吃饭喝酒什么的——当然啦,司马昭请他吃饭可不是为了联络感情那么简单(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有一次司马昭还故意问他:“你觉得我们魏国怎么样啊?”结果你猜刘禅怎么说?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意思就是:我在这儿过得挺开心的,不想回蜀国了!这话一出可把司马昭给逗乐了——这哥们儿心也太大了吧!
不过说实话啊(虽然站在蜀汉的角度有点不厚道), 刘禅这种随遇而安的性格其实也挺好的——至少比那些整天想着复国、搞得自己心力交瘁的人强多了(比如后来的南唐后主李煜). 再说了, 人家都已经投降了, 再整天愁眉苦脸地想着复国也于事无补嘛! 还不如开开心心地过完下半辈子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扶不起"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说明人家心态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