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头疼”问题
李世民,这位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年轻时可是个风云人物。他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可即便如此,他也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问题——手下的大臣们总是不敢说实话。李世民心想:“我这么英明神武,怎么就没人敢跟我说实话呢?”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能直言不讳的人才。
就在这时,魏征出现了。魏征这个人,性格耿直,说话从不拐弯抹角。他曾经是李世民的敌人李建成的手下,后来李建成失败后,魏征被俘虏了。按理说,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夹着尾巴做人,可魏征偏不!他见到李世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为什么不来早点?”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都吓傻了,心想:“这人不要命了吗?”可李世民却笑了笑,觉得这个人有点意思。
魏征的“直言不讳”
自从魏征被重用后,李世民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魏征就像个“活体警报器”一样,随时随地都在提醒李世民哪里做得不对。比如有一次,李世民在皇宫里养了一只鹦鹉,整天逗它玩。魏征知道了这事,立马跑来劝谏:“陛下啊,您可是天子啊!怎么能整天玩鸟呢?这要是传出去,百姓们会怎么想?”李世民一听,赶紧把鹦鹉送走了。
还有一次更搞笑的。李世民听说某个地方有条龙脉(风水宝地)特别旺财旺运,就想去看看。结果魏征又来了:“陛下啊!您可是天子啊!怎么能信这些迷信的东西呢?这要是传出去……”话还没说完呢!李世民就赶紧打断了他:“行了行了!我不去了还不行吗?”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劝谏下来;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烦;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了像魏征这样的大臣;才让唐朝更加繁荣昌盛起来!
君臣之间的默契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和魏征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关系——一个敢说敢做;一个能听能改;正是这种默契让唐朝迎来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有一次朝会上;大臣们都对某项政策表示赞同;唯独魏征提出了反对意见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和建议方案……虽然当时场面有些尴尬;但最终还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事后大家都称赞道:"果然还是老魏说得对啊!"而此时的老李(指唐太宗)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笑道:"这家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不过说归说笑归笑;对于像老李这样胸怀大志、心系天下的君主来说;能够拥有像老魏这样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忠臣良将实在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正所谓"明君贤臣相得益彰";正是有了他们二人的共同努力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影响深远的一个朝代——大唐盛世!所以说啊……要想成为一个好领导、好老板、好家长啥的都得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行哦~否则就算你再厉害也难免会走弯路、犯错误呢~当然啦~如果你身边也有像老魏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朋友或同事那就更好啦~因为他们可以帮助你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和麻烦哦~总之呢~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学会倾听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完美哦~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像老李那样胸怀宽广、气度非凡的人;同时也能拥有像老魏那样敢于直言进谏、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忠臣良将!让我们一起为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吧!加油!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