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马关之旅”
李鸿章,这位晚清的“大忙人”,一生中签了不少条约,但要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非《马关条约》莫属。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简直就是一场“政治马拉松”。想象一下,一个老头子,穿着官服,戴着花翎帽,站在日本马关的谈判桌前,面对着一群虎视眈眈的日本人,那场面真是既尴尬又紧张。
李鸿章心里肯定在想:“我这是招谁惹谁了?怎么每次倒霉的事都让我碰上?”但没办法,谁让他是朝廷的重臣呢?皇帝一声令下,他就得硬着头皮上。不过话说回来,李鸿章也不是吃素的,他可是个老江湖了。虽然心里慌得一批,但表面上还得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官场演技”吧。
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
谈判桌上,李鸿章和日本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日本人那边可是气势汹汹,恨不得一口把中国给吞了。而李鸿章呢?虽然心里没底,但他还是得想办法拖延时间、讨价还价。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大事啊!
有一次,日本人提出了一个特别苛刻的条件,李鸿章一听就火了:“你们这是要逼死我啊!”但他又不能直接翻脸,只好使出浑身解数来周旋。他一会儿装可怜、一会儿讲道理、一会儿又威胁要走人……总之就是各种招数都用上了。最后日本人也被他搞得有点懵了:“这老头子怎么这么难缠?”
不过话说回来,李鸿章虽然嘴上硬气得很,但心里其实也明白:大清国现在是真不行了。就算他再怎么努力争取、再怎么拖延时间……最后恐怕还是得签下这个屈辱的条约。想到这里,他的心情肯定比吃了黄连还苦啊!
签字那一刻的“心酸与无奈”
终于到了签字的那一刻……李鸿章拿起笔的时候手都在抖——这可不是因为害怕或者紧张(好吧可能也有一点);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这一笔下去意味着什么: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简直是把国家的脸面都丢尽了!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不签的话日本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说不定连北京城都保不住了!所以尽管心里万般不愿、万般无奈……他也只能咬牙签下自己的名字。
据说当时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似的……然后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好!”紧接着就是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不过这些声音在李鸿章听来却格外刺耳:这哪是庆祝啊?分明就是在嘲笑我们大清国无能嘛!想到这里他差点没忍住哭出来(当然最后还是忍住了)……然后默默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这个让他终生难忘的地方——马关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