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界的“狠人”
商鞅,这哥们儿可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狠角色。他变法的时候,那叫一个雷厉风行,简直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典范。你想啊,在那个年代,变法可不是闹着玩的,动不动就得掉脑袋。可商鞅呢?他不仅敢想敢干,还特别会玩“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他先是给老百姓画了个大饼——只要你努力种地、打仗勇敢,就能升官发财!然后呢,谁要是敢不听话,那就等着挨板子吧!
商鞅的变法有多狠?举个例子吧,他搞了个“连坐法”,就是你家隔壁老王要是犯了事儿,你没举报的话,也得跟着倒霉。这招儿可真是够损的,搞得大家都不敢跟邻居多说话了。不过话说回来,商鞅这套玩法还真管用,秦国在他的折腾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可惜啊,这位狠人最后也没落个好下场——被人告发谋反,最后被五马分尸了。唉,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王安石:文青界的“改革家”
说到王安石,这位可是北宋时期的“文青改革家”。他不仅诗写得好,还特别有想法——想把整个国家都给改头换面一番。王安石的变法跟商鞅有点像,也是想让国家变得更强大。不过呢,他的手段相对温和一些——至少不会动不动就砍人脑袋。
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可不少:搞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晕?简单来说就是他想让农民少受点剥削、商人多赚点钱、国家多收点税。想法是挺好的吧?可问题是执行起来就有点走样了——下面的人为了完成任务开始瞎折腾老百姓。结果呢?老百姓不干了!于是王安石的变法就变成了“王安石的烦恼”——反对声一片接着一片。
最后呢?王安石虽然没像商鞅那样惨死街头(毕竟人家是文青嘛)但也被迫辞职回家写诗去了。不过话说回来他的诗倒是越写越好后来还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
两位大佬的共同点:都是“改革界的先驱”
虽然商鞅和王安石一个在战国一个在北宋隔着好几百年但他们俩还真有不少共同点:首先都是搞改革的而且都挺有魄力;其次都得罪了不少人最后都没落个好下场;再者虽然他们的改革在当时争议很大但后来都被证明是有远见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统一了中国而北宋也因为王安石的新政奠定了经济基础(虽然后来被金国灭了但这锅不能全让王安石背);最后他们俩还都是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主儿——明明知道改革风险很大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冲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了他们俩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商鞅更狠一点动不动就砍人脑袋而王安石相对温和一些最多就是让人回家写检讨;再比如商鞅是军事强国路线而王安石更注重经济建设;还有就是商鞅最后被五马分尸而王安石好歹还能回家写诗……总之这两位大佬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好只是方式方法有点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