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进入中国的朝代 土豆是哪个朝代引进的

天涯海角

土豆的奇幻漂流

说到土豆进入中国的朝代,咱们得先聊聊这小家伙的“奇幻漂流”。土豆,这玩意儿可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娃,它老家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那地方,海拔高、气候冷,土豆在那儿可是如鱼得水,长得那叫一个欢实。后来,哥伦布大航海时代,土豆被带到了欧洲。欧洲人一看,哎哟,这玩意儿不错啊,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吃,简直是“万能小能手”!于是乎,土豆在欧洲迅速走红,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土豆进入中国的朝代 土豆是哪个朝代引进的

不过呢,土豆在欧洲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欧洲人还挺嫌弃它的,觉得这玩意儿长得丑不拉几的,跟个土疙瘩似的。后来嘛,饥荒来了,大家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才发现土豆不仅能填饱肚子,还特别耐储存。这下好了,土豆一下子成了“救命稻草”,风靡整个欧洲大陆。再后来嘛,随着贸易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土豆终于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明朝的小插曲

那么问题来了:土豆是啥时候进入中国的呢?答案是:明朝!没错,就是那个出了郑和下西洋、出了《西游记》的明朝。不过呢,土豆进入中国的时间点有点儿小插曲——它并不是一下子就火起来的。

话说那时候的中国啊,已经有了大米、小麦这些主食了。老百姓们对这些传统粮食可是情有独钟的。突然冒出来个土豆?大家伙儿心里头肯定犯嘀咕:这玩意儿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啊?于是乎啊, 刚开始的时候, 土豆在中国市场上并不怎么受欢迎, 顶多就是个“小众美食”, 只有少数人尝鲜而已.

但是呢,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 饥荒连年. 老百姓们饿得眼冒金星的时候, 突然想起来:咦?咱们不是还有个叫"洋芋"(那时候管土豆叫"洋芋")的东西吗?赶紧挖出来煮了吃吧!结果一尝:哎哟喂!这东西又香又糯, 还特别顶饱!于是乎啊, 土豆一下子就成了"救命粮", 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清朝的大红大紫

到了清朝嘛, 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啦!这时候的中国已经经历了明朝末年的战乱和饥荒, 老百姓们对粮食的需求那是相当迫切啊!而此时此刻的"洋芋"——也就是咱们的老朋友"马铃薯"(因为它的叶子像马铃铛而得名)——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

清朝初年有个叫徐光启的大臣(没错就是那个写了《农政全书》的徐光启), 他一看:哎哟喂!这马铃薯可是个好东西啊!赶紧推广推广吧!于是乎他就在自己的庄园里种起了马铃薯, 还写文章大力宣传它的好处.慢慢地啊,"马铃薯"这个名字就传开了.到了乾隆年间,"马铃薯"已经成了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那些不适合种水稻和小麦的地方,"马铃薯"简直就是救星般的存在.比如在甘肃、陕西这些地方,"马铃薯"种植面积那叫一个大啊!甚至还有了专门的种植技术书籍呢!可见当时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有多高啦~而且呢,"马铃薯"不仅在国内红红火火地发展着;它还跟着中国人一起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成为了东亚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呢~可以说是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啦~最后再来说说我们今天的主角——“马铃薯”这个名字吧!其实啊;这个名字还有个小故事呢:据说是因为它的叶子形状像古代的一种乐器——“铙钹”(nao bo);而“铙钹”又谐音为“脑钵”;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脑钵薯”;后来简化成了“脑钵”;再后来又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马铃薯”啦~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呀?总之呢;从南美洲到欧洲再到中国;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救命粮再到今天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小小的一颗“马铃薯”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呀!它不仅填饱了无数人的肚子;更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重要纽带之一呢~所以说呀;别看它外表普普通通、其貌不扬的样子;但内里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哦!好了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爱上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小家伙哦~下次再见啦!拜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