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年:从腊月开始的热闹
古人过年,可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一觉醒来就是大年初一。他们得从腊月就开始忙活,简直比我们现在年底冲业绩还要紧张。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王爷。灶王爷可是个“吃货”,所以祭品里少不了各种美食。古人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灶王爷吃了人家的嘴短,自然得在天上多说点好话。
除了祭灶王爷,腊月里还有一大堆事儿要干。比如扫房子、贴春联、挂灯笼……每一样都得亲力亲为。尤其是贴春联,那可是个技术活儿。古人讲究对仗工整、寓意吉祥,所以写春联的人得有点文化才行。不像我们现在,随便找个打印店就能搞定。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春联虽然方便了,但总觉得少了点古人的那份用心和乐趣。
年夜饭:古人的“满汉全席”
说到过年,怎么能少得了年夜饭呢?古人的年夜饭可不比我们现在的“满汉全席”差。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得配上各种寓意吉祥的菜肴。比如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年年有余”嘛;饺子也是必备的,因为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源滚滚;还有年糕、汤圆这些甜食,寓意着生活甜美、团圆美满。
不过古人的年夜饭可不只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饭前还得先祭祖宗、拜神灵,感谢他们一年的保佑和庇护。吃完饭后还得守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打牌、看春晚……哦不对,那时候还没有春晚呢!不过古人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猜灯谜、放鞭炮、舞龙舞狮……热闹程度一点不输我们现在的春节晚会。
压岁钱:古人的“红包大战”
压岁钱可是过年的一大亮点!古人给压岁钱的方式也挺有意思的:用红纸包着铜钱或者银子给孩子压在枕头底下睡觉时用以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健康成长等等等等……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孩子们发红包嘛!不过那时候的红包可没有现在这么厚实——毕竟那时候的钱都是真金白银啊!一个铜板都能买不少东西呢!哪像我们现在动不动就几百上千的红包满天飞……想想都觉得肉疼啊!
除了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外大人们之间也会互相送礼表达祝福和心意比如送些糕点糖果茶叶什么的……总之就是各种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往家里搬!不过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可不能随便乱送否则会被人笑话没品位没见识哦!比如送茶叶就得选上好的龙井碧螺春之类的名茶;送糕点也得选那些做工精致味道上乘的名店出品……总之就是怎么高档怎么来怎么有面子怎么来!看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过年送礼都是一门大学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