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科举考试 朱元璋停止十年科举

月华如水

朱元璋的科举梦

朱元璋,这位从草根逆袭成皇帝的大佬,对科举考试可是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想啊,他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哪有机会读书?可这并不妨碍他对知识的渴望。当了皇帝后,他觉得科举考试是个好东西,能让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出人头地。于是,他大手一挥,决定改革科举制度,让更多人能通过考试改变命运。

朱元璋科举考试 朱元璋停止十年科举

不过,朱元璋的改革可不是小打小闹。他规定,考试内容必须以儒家经典为主,还得考八股文。这八股文啊,就像现在的填空题,格式固定得死死的,考生们得按规矩来写。这样一来,考生们就得死记硬背,脑子里装的全是圣贤书。朱元璋觉得这样挺好,大家都能统一思想,不会乱来。

考场上的奇葩事

科举考试可不是闹着玩的,考场纪律严得很。朱元璋为了防止作弊,想出了各种奇葩招数。比如,考生进考场前得脱光衣服检查,连内裤都不放过。这还不算完,考场里还得戴枷锁,防止考生交头接耳。最绝的是,他还发明了“糊名制”和“誊录制”。糊名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糊上,誊录就是把考生的卷子重新抄一遍再给考官看。这样一来,考官就不知道谁是谁了,想走后门都没门儿!

不过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考生为了作弊也是拼了老命。有人把答案写在衣服上带进去;有人用米粒大小的字抄答案藏在鞋底;还有人干脆贿赂考官。这些奇葩事儿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后,他气得直跳脚:“你们这些读书人怎么这么不老实!”于是他又出台了更严格的措施:作弊被抓到的直接砍头!这下可好,考场里一片肃杀之气。

科举背后的辛酸泪

别看科举考试表面上光鲜亮丽:中了进士就能当官发财、光宗耀祖;可背后的辛酸泪只有考生们自己知道。有些人从十几岁考到七八十岁还没考上;有些人为了备考倾家荡产;还有些人因为压力太大直接疯掉了!你说这科举考试到底图个啥?不就是为了那点儿功名利禄吗?可这些功名利禄背后却是无数人的血泪史啊!

朱元璋虽然搞了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出来:让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出人头地;可他也把读书人逼得太狠了:整天就知道背书、写八股文、想着怎么中进士当官发财……这样的教育模式真的好吗?难怪后来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听起来是挺励志的;可仔细想想却有点儿讽刺:难道除了读书就没别的出路了吗?难怪现在有人说:“高考就是古代科举的翻版”——这话听着也挺有道理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