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礼仪:从“媒妁之言”到“父母之命”
古代结婚可不是现在这样,两个人看对眼了就可以手牵手去领证。那时候,结婚可是个“大工程”,得经过好几道关卡。首先,你得有个媒人,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大妈就能当的。媒人在古代可是个“高薪职业”,不仅要口才好,还得有眼光,能看出哪家姑娘和哪家小伙子合适。媒人一出场,就开始了“媒妁之言”的环节。他们会把两家的情况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不结婚就是天大的损失似的。
接下来就是“父母之命”了。在古代,年轻人可没有现在这么自由,婚姻大事都是父母说了算。父母会根据家境、门第、八字等各种因素来决定你是否适合结婚。要是八字不合,那就算你俩再相爱也没用。所以,古代的婚姻很多时候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甚至有些夫妻一辈子都没见过面就结婚了。
古代结婚的礼仪:从“纳采”到“亲迎”
一旦父母同意了这门亲事,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繁琐的礼仪了。首先是“纳采”,也就是男方家派人去女方家提亲。提亲的时候可不是空手去的,得带上各种礼物,比如布匹、首饰、酒肉等。女方家要是收下了礼物,那就表示同意了这门亲事。
然后是“问名”和“纳吉”,这两个环节主要是为了看看双方的八字是否相合。要是八字不合,那这门亲事就得黄了。要是八字合得来,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纳征”。这个环节就是男方家给女方家送聘礼,聘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女方的面子问题。所以男方家一般都会尽量多送点聘礼,免得女方家觉得没面子。
最后就是“亲迎”了。这是整个婚礼中最热闹的环节。新郎要亲自去女方家接新娘子回家成亲。接新娘子的时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新娘子的姐妹们会设置各种障碍来考验新郎的诚意和智慧。新郎要是过不了关,那就别想接走新娘子了!
古代结婚的礼仪:从“拜堂”到“洞房花烛夜”
终于到了婚礼当天!这一天可是新郎新娘最忙碌的日子了!首先是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要向天地、父母、长辈们行礼磕头表示感谢和敬意;然后是交换戒指(当然那时候没有戒指啦)——新郎新娘要互相交换信物表示彼此忠诚;接着是喝交杯酒——新郎新娘要一起喝一杯酒表示从此以后同甘共苦不分彼此;最后是入洞房——新郎新娘要在亲朋好友们的祝福声中走进新房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洞房花烛夜可是整个婚礼的高潮部分!虽然现在很多人觉得洞房花烛夜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大家都懂)但是在古代可是非常神圣的时刻呢!据说那时候还有专门的司仪来指导新郎新娘如何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不过现在看来那些指导可能有点多余啦哈哈哈!总之呢古代结婚虽然繁琐但是也充满了乐趣和仪式感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幽默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