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的“迟到”人生
说到孔子的学生樊迟,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他的名字——“迟”。这可不是随便取的,据说他小时候上学总是迟到,连孔子都忍不住调侃他:“你这孩子,是不是每天早上都要跟床单大战三百回合啊?”樊迟虽然名字里有“迟”,但他可不是真的笨,只是有点慢热。孔子曾经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樊迟就是那种典型的“不耻下问”的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师问个不停,有时候连孔子都被他问得头大。
不过,樊迟的“迟到”不仅仅体现在上学路上,还体现在他对知识的理解上。孔子讲课的时候,其他学生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只有樊迟还在那儿皱着眉头琢磨。有一次孔子讲了个深奥的道理,其他学生都点头称是,樊迟却举手说:“老师,我好像没听懂……”孔子笑着说:“没关系,你慢慢想,反正你名字里也有个‘迟’嘛!”
樊迟的“种地”情结
别看樊迟在学问上有点慢热,他在种地上可是有一套。有一次孔子带着学生们去郊游,看到一片荒地,就问大家:“你们觉得这片地适合种什么?”其他学生都在那儿高谈阔论什么仁义道德、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只有樊迟默默地蹲在地上研究土壤。孔子问他:“你觉得呢?”樊迟认真地说:“老师,我觉得这块地适合种麦子。”孔子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还真是个实干家啊!”
后来有一次孔子又考大家:“你们觉得什么是仁?”其他学生又开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轮到樊迟的时候,他挠了挠头说:“老师,我觉得仁就是好好种地、好好吃饭、好好生活。”孔子听了差点没笑岔气:“你这孩子还真是接地气啊!不过你说得也没错,仁确实要从生活中做起。”
樊迟的“执着”精神
虽然樊迟在学问上有点慢热、在生活上有点接地气,但他的执着精神可是无人能及的。有一次孔子布置了一道特别难的作业,其他学生都放弃了或者随便写写交差了事。只有樊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迟……(此处省略一万字)终于把作业做完了!虽然写得有点啰嗦吧……但至少他是真的用心去做了。
还有一次孔子的学堂里来了个新同学叫子贡(对对对就是那个后来当了大官的子贡)。子贡一来就各种显摆自己的才华和见识(其实也就是个爱吹牛的家伙啦)……结果把其他同学都给比下去了……唯独樊迟不为所动……依然每天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此处省略一万字)……最后连子贡都不得不佩服地说:“哎呀这个家伙还真是执着啊!”
总之呢……虽然我们这位樊同学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点慢热和接地气啦……但他那种执着和认真的态度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哦!毕竟嘛……人生就像种地一样……只要肯用心去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滴!所以呢……让我们一起向我们这位可爱的樊同学学习吧!加油加油加油!(此处省略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