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队伍: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古代成亲当天,迎亲队伍可是个大场面!一大早,新郎家就会派出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家要娶媳妇了。队伍里不仅有新郎的亲朋好友,还有各种“吉祥物”——比如扛着大红花的轿夫、拿着彩旗的童子,甚至还有专门负责搞笑的“丑角”。这些人可不是随便找来的,他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气氛组”,目的就是要让整个迎亲过程热闹非凡,给新娘家一个“下马威”。
当然,新娘家也不是吃素的。她们会派出一帮“拦门人”——通常是新娘的姐妹或者表姐妹——来考验新郎。这些姑娘们会提出各种刁钻的问题,或者要求新郎表演才艺,甚至还会设置一些“关卡”让新郎闯关。如果新郎表现不好,那可就别想轻易把新娘接走了。所以,新郎在迎亲前都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带上足够的红包(俗称“开门利是”),还得练就一身“嘴皮子功夫”和“才艺表演”的本领。
新娘上轿:哭哭啼啼,依依不舍
终于到了新娘上轿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新娘可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当然,这可不是真的伤心,而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据说新娘哭得越厉害,表示她对娘家的感情越深。所以,很多新娘在上轿前都会故意装出一副“梨花带雨”的样子,甚至还会请专门的“哭嫁婆”来指导她们如何哭得更有感情。
不过,别看新娘表面上哭得那么伤心,其实心里可能早就乐开了花——毕竟终于可以离开娘家去享受新生活了!而且,上轿的时候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踩瓦片”。新娘在上轿前要踩碎一块瓦片(也有地方是踩碎一个鸡蛋),寓意着她从此与娘家断绝关系(当然这只是象征性的)。这个环节可是让很多现代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毕竟现在谁还舍得让自己的女儿踩碎瓦片呢?不过古代人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是为了让新娘能够更好地融入新家庭、过上幸福的生活。
拜堂成亲:三跪九叩首
终于到了最重要的环节——拜堂成亲!这个环节可是整个婚礼的高潮部分:一对新人要在众人的见证下完成一系列繁琐的礼仪程序(俗称“三跪九叩首”)。首先是由司仪宣布婚礼开始;然后是新人向天地、父母、夫妻双方依次行礼;最后还要交换信物(通常是戒指或者玉佩)并喝交杯酒……总之整个过程既庄重又热闹、既传统又浪漫!
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细节——那就是“闹洞房”!所谓闹洞房就是亲朋好友在新房里对新人进行各种恶作剧和调侃……比如让他们做一些亲密的动作啊、回答一些尴尬的问题啊等等……总之就是想方设法让新人出丑或者害羞!虽然现在看来这种行为有点过分和不尊重隐私……但在古代社会里却是一种非常普遍和受欢迎的娱乐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够增加婚礼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够拉近新人之间的距离并促进他们的感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