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徐州防洪大作战
话说北宋时期,苏轼这位大文豪不仅诗写得好,连防洪这种技术活儿也能玩得转。那时候,徐州这个地方可是个水患重灾区,年年夏天都得跟洪水打个照面。苏轼一到徐州当官,立马就感受到了这份“热情”。他心想:“我这诗写得再好,也不能让老百姓天天泡在水里啊!”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阵,搞一场防洪大作战。
苏轼可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文人,他卷起袖子就开始实地考察。他骑着马到处转悠,看看哪里的堤坝最薄弱,哪里的河道最容易堵。他还跟当地的农民聊天,问他们往年是怎么应对洪水的。这一趟下来,苏轼心里有了谱:“原来问题出在这儿!”他发现徐州的堤坝年久失修,河道淤积严重,难怪洪水一来就挡不住。
修堤筑坝的“苏式工程”
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苏轼就开始行动了。他先是召集了一大批工匠和民夫,开始修筑堤坝。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光是运石头、搬泥土就得费不少劲儿。苏轼也没闲着,他亲自监督工程进度,还时不时给大家鼓劲儿:“加油干啊!等洪水来了咱们就能高枕无忧了!”工匠们一听这话,干劲儿更足了。
除了修堤坝,苏轼还搞了个“河道清淤计划”。他把那些淤积在河道里的泥沙都清理出来,让河水能顺畅地流走。这样一来,即使洪水来了也不会轻易泛滥。苏轼还发明了个小妙招:他在河道里种了些柳树和芦苇。这些植物不仅能固定河岸,还能吸收多余的水分,简直是天然的“吸水海绵”!
洪水来袭的“苏式应对”
终于有一天,洪水如期而至。徐州的老百姓们都紧张得不得了:“这次可怎么办啊?”可当他们看到那坚固的堤坝和畅通的河道时,心里顿时踏实了不少。果然不出所料,这次洪水虽然凶猛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老百姓们纷纷夸赞:“苏大人真是神机妙算啊!”
苏轼看着这一切也松了口气:“总算没白忙活!”他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记录这次防洪的经历。文章里不仅详细描述了他如何修堤筑坝、清淤种树的过程还幽默地调侃了自己一番:“我这文人不务正业跑去搞工程真是有点不务正业啊!不过看到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我觉得值了!”这篇文章后来被后人称为《徐州防洪记》成为了研究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