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放榜的那些事儿
说到古代放榜,那可是个大日子!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更没有朋友圈刷屏。放榜的日子,就像现在的双十一,大家都翘首以盼。考试结束后的日子里,考生们一个个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七上八下的。有的人在家烧香拜佛,有的人去庙里求签问卜,还有的人干脆在家门口摆个摊子卖起了“状元饼”——反正啥都干,就是不看书。
放榜前的紧张气氛
放榜前的那几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街上的小贩们都知道这几天生意好做,各种吉祥物、幸运符卖得飞起。考生们更是个个神经紧绷,有的甚至开始失眠、脱发、暴饮暴食——总之就是各种不正常。家里的长辈们也不闲着,忙着给考生们炖各种补品,什么人参鸡汤、鹿茸酒之类的,恨不得把整个药铺都搬回家。考生们一边吃一边心里嘀咕:“这要是考不上,可就亏大了!”
放榜日的狂欢与失落
终于到了放榜的那一天!一大早,贡院门口就挤满了人。有考生本人,有考生的家人朋友,还有那些专门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次状元会是谁呢?”“听说某某某这次发挥得不错啊!”“哎呀,我儿子要是能上榜就好了!”就在大家七嘴八舌的时候,衙役们终于抬着大红榜出来了!一时间人群沸腾了!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痛哭流涕、还有人当场晕倒——真是人生百态啊!那些上榜的考生自然是喜极而泣、家人朋友也跟着一起庆祝;而那些落榜的考生则是一脸沮丧、垂头丧气地回家去了——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不过话说回来古代放榜这事儿也挺有意思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