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字狱的萌芽
明朝文字狱的兴起,得从朱元璋这位“草根皇帝”说起。老朱同志,出身贫寒,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对文字特别敏感。据说有一次,他看到“光天之下,天生圣人”这句话,觉得“光”字像是在讽刺他当过和尚,于是大发雷霆。这还不算完,他还对“则”字也特别忌讳,因为“则”字和“贼”字发音相近。于是乎,明朝的文字狱就这样在老朱的敏感神经下悄然萌芽了。
文字狱的全面爆发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文字狱更是全面爆发。朱棣这位皇帝,虽然自己是个武将出身,但对文人却特别不放心。他总觉得这些读书人肚子里藏着什么坏水儿,随时准备写点什么来骂他。于是乎,他设立了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专门监视文人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人写了什么“不敬”的文章,立刻抓起来严刑拷打。这一时期,文人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写个诗、作个赋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龙鳞。
文字狱的延续与影响
明朝的文字狱并没有随着朱棣的去世而结束,反而在后来的皇帝们手中继续发扬光大。尤其是到了明英宗时期,文字狱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英宗是个特别迷信的皇帝,他对那些写鬼神、风水之类的文章特别反感。有一次,一个文人写了篇关于风水的文章,结果被明英宗认为是诅咒他江山不稳,直接给砍了头。这一时期,文人们可谓是谈文色变,写文章都得先算算卦看看吉凶再动笔。
声明:本站内容均由用户自主上传并分享,旨在为网友提供学习与交流。如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请联系我们: Admin@77vx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