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

竹影摇曳

皇帝的任性与信任危机

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之一,得从唐玄宗的任性说起。这位皇帝在位初期,确实是个明君,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家富得流油。但到了后期,他开始放飞自我,沉迷于享乐,尤其是对杨贵妃的宠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让人从岭南快马加鞭送来,搞得全国上下都知道皇帝为了美人连国家大事都不顾了。这种任性不仅让朝政荒废,还让一些奸臣有机可乘。比如那个著名的李林甫,就是靠着拍马屁和玩弄权术爬上了宰相的位置。他不仅排挤忠良,还挑拨离间,搞得朝廷内部乌烟瘴气。

安史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

边疆将领的野心与权力膨胀

安史之乱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是边疆将领的权力膨胀和野心膨胀。唐朝为了防御外敌,设立了很多节度使,这些节度使不仅掌握军权,还掌握财政大权和行政大权。一开始这制度挺好用,但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比如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家伙,他们不仅是节度使,还是唐玄宗的“干儿子”(没错,皇帝认了两个胡人当干儿子)。这俩人仗着皇帝的宠爱和手中的权力,开始在边疆搞小动作。他们不断扩充军队、囤积粮草、收买人心,甚至还在朝廷内部安插眼线。等到时机成熟了,他们就觉得自己可以挑战中央权威了。于是乎,安禄山一声令下,带着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长安城——这就是安史之乱的开端。

朝廷内部的腐败与应对不力

最后一个直接原因嘛……当然是朝廷内部的腐败和应对不力啦!前面说了李林甫这个奸臣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对吧?其实他只是个开始而已——后来接替他的杨国忠更是个奇葩中的奇葩!这位老兄不仅贪污腐败、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说得好像李林甫没干过似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军事上完全是个门外汉!当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时候杨国忠居然还觉得“没事儿没事儿这小子不敢真打”……结果人家还真打了!而且打得特别狠!更搞笑的是当叛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朝廷居然还在内斗——哥舒翰、高仙芝这些名将都被排挤走了换上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来指挥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叛军势如破竹长安城很快就沦陷了!要不是后来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名将力挽狂澜估计唐朝早八百年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