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的童年趣事
骆宾王,这位唐朝的大才子,小时候可是个调皮捣蛋的主儿。据说他七岁那年,家里来了一群鹅,这些鹅可不是普通的鹅,它们个个神气活现,走路摇摇摆摆,叫声更是响亮得能把屋顶掀翻。骆宾王看着这些鹅,心里直痒痒,心想:“这些家伙这么有趣,我得给它们写首诗才行!”于是,他拿起笔,三下五除二就写出了那首千古流传的《咏鹅》。
你可能会问:“这小子怎么这么厉害?七岁就能写诗?”其实啊,骆宾王从小就聪明过人,家里的书他翻得比谁都快,诗词歌赋更是信手拈来。那天他看着那些鹅在水里扑腾扑腾地游来游去,心里那个乐啊!于是就有了这首简单却充满童趣的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看这诗多有意思!连鹅的叫声、样子、动作都写得活灵活现。
鹅的“明星效应”
说起来也怪有意思的,自从骆宾王写了这首《咏鹅》之后,这些鹅就成了村里的“明星”。每天都有人跑来看这些会唱歌的鹅——当然啦,人家是“曲项向天歌”嘛!村里的小孩们更是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围着这些鹅转悠。有的还学着骆宾王的样子给它们写诗呢!不过嘛……写的都是些“歪诗”——什么“黑毛浮绿水”啊、“绿掌拨清波”啊……总之就是乱七八糟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鹅也确实挺有“明星范儿”的。它们走路时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的样子还真有点大腕儿的感觉。尤其是那只领头的白毛大公鹅——人家可是“白毛浮绿水”的代表呢!每次它一出场就引来一片赞叹声:“哇!这就是那只会唱歌的鹅吧?真帅!”——当然了……人家可是被大才子骆宾王写进诗里的名角儿呢!
《咏鹅》的流传与影响
后来啊……这首《咏鹅》可真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不仅村里的人都会背这首诗;连城里的大人们也都听说了这首有趣的童谣;甚至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专门跑来拜访这位小神童——当然啦……他们主要是想看看那些会唱歌的明星鹅啦!不过嘛……等他们到了村里才发现:原来那些明星已经不在了——因为冬天来了嘛……天太冷了……人家都躲到暖和的地方去了呗!哈哈哈……不过没关系啦……反正《咏娥》已经流传开了嘛!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远;直到今天我们还能读到这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呢!
其实啊……我觉得《咏娥》之所以能流传这么久、这么广;除了因为它本身写得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特别接地气——你看啊:谁没见过几只大白鸭子在水里扑腾扑腾地游来游去呢?所以大家读起来都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有共鸣;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呗!而且你想想看:一个七岁的小孩儿就能写出这么生动有趣的诗来;那得多有才华啊!难怪后来骆宾王能成为唐朝的大才子呢!所以说啊……有时候灵感就是这么奇妙的东西——可能就在你看着几只大白鸭子在水里扑腾扑腾地游来游去的时候突然就冒出来了呗!哈哈哈……总之呢……《咏娥》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童趣、又特别接地气的小诗啦!希望你们也能喜欢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