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一个“中举”的“疯子”
范进,这个名字在《儒林外史》里可是响当当的。他不是那种一出场就自带光环的主角,而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中举疯子”。你说他傻吧,他还真有点儿傻;你说他聪明吧,他又能考上举人。这种矛盾的性格让范进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角色。
范进的“疯”可不是一般的疯,他是那种为了中举可以把自己逼到绝境的疯。你想想,一个普通人要是连续考了二十多次都没考上,估计早就放弃了,或者找个地方躲起来自怨自艾了。可范进不一样,他越挫越勇,越考越来劲儿。这种执着的精神,放在今天估计能拿个“年度最佳励志人物奖”。
不过,范进的“疯”也让他闹出了不少笑话。比如他中了举人之后,高兴得直接晕过去了,醒来后又开始发疯似的到处跑,嘴里还念叨着“我中了!我中了!”这种场面要是放在现代社会,估计早就被送进精神病院了。但正是因为这种夸张的表现,才让范进这个角色更加鲜活、有趣。
范进的“穷酸”与“执着”
范进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穷酸”。你别看他是个读书人,可他的生活条件可不怎么样。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穿什么好衣服了。但即便如此,范进依然坚持读书、考试,一心想着有朝一日能中举做官。这种“穷酸”与“执着”的结合,让范进成了一个特别有代表性的人物。
你说范进为啥这么执着?其实很简单,他就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那个年代,读书是穷人唯一的出路。范进虽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信念:只要我能考上举人,就能翻身做官,过上好日子。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一次次走进考场,哪怕失败了也不放弃。
不过,范进的“穷酸”也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比如他在考试前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去找丈人借钱买米吃;还有他在中举后因为太兴奋而发疯的时候被邻居们嘲笑等等这些情节都让人忍俊不禁又有些心酸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吧!
范进的“成功”与“失败”
最后我们来说说范进的“成功”与“失败”其实这两个词用在范进身上都有点儿不太合适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实在是太复杂了!你说他是成功了吧可他又因为太兴奋而发疯;你说他是失败了吧可他又确实考上了举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范进的人生经历看起来很戏剧化但其实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科举制度的残酷性以及读书人对功名的过度追求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在笑过之后也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林外史》这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