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的担忧:法律公开了,大家还怎么玩?
话说在郑国,子产这哥们儿决定搞个大新闻——铸刑书,就是把法律条文刻在鼎上,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事儿在当时可是个新鲜事儿,毕竟以前法律都是秘密武器,只有贵族老爷们知道。子产觉得这样挺好,透明公开嘛,大家都能遵守法律,社会和谐。
可叔向不这么看。叔向是谁?他是晋国的大夫,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一听子产要铸刑书,立马就坐不住了。他觉得这事儿太危险了,简直是在玩火。叔向心想:“法律公开了,那大家不就都知道怎么钻空子了吗?贵族老爷们的特权还怎么维持?”于是乎,他赶紧给子产写了封信,苦口婆心地劝他别这么干。
叔向在信里说:“兄弟啊,你这想法太天真了!法律要是公开了,老百姓就知道怎么对付咱们了。他们要是学会了钻法律的空子,那咱们还怎么管理他们?再说了,法律这东西本来就是用来吓唬人的,现在你把它摆在明面上,那威慑力不就没了嘛!”叔向越说越激动,简直恨不得飞到郑国去阻止子产。
子产的坚持:透明才能公正
面对叔向的担忧和劝阻,子产倒是挺淡定。他觉得叔向想得太多了。子产认为:“法律公开了才好呢!这样大家都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咱们郑国现在乱糟糟的,就是因为大家不知道规矩在哪儿。我把法律刻在鼎上让大家看清楚了规矩在哪儿不就好了嘛!”
子产还跟叔向解释:“你看啊兄弟(虽然他们没见过面):如果法律不公开的话那才是真的乱套呢!那些贵族老爷们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想欺负谁就欺负谁老百姓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这不公平啊!”他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已经看到了郑国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未来。
不过说实话子产心里也有点虚毕竟这是件大事儿搞不好就会出乱子的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死得壮烈一点儿!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开始铸刑书把那些条条款款都刻在了鼎上让全郑国的人都能看到这下可热闹了!
结果如何?历史自有评说
那么问题来了:子产铸刑书之后郑国到底怎么样了呢?这个嘛……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好事儿有人说是坏事儿反正没个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法律公之于众的大胆尝试!
至于叔向呢?他虽然极力反对但还是没能阻止子产的行动最后也只能无奈地看着郑国的变化当然了作为晋国的大夫他也只能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郑国的事儿那就只能随它去了吧!不过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改革总是会遇到阻力的关键是要看改革者有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坚持自己的信念!就像子产一样虽然前路未知但还是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这种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