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太忙,顾不上数钱
明朝的皇帝们,尤其是那些“工作狂”型的,简直是把皇宫当成了办公室。朱元璋同志,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那可是个实干家。他不仅自己勤政,还要求子孙后代都得跟着他一起“996”。结果呢?皇帝们天天忙着批奏折、开会、打仗,哪有时间去管国家的财政状况?再说了,皇帝们觉得,自己是天子,天底下的事儿都得管,连老百姓家的鸡毛蒜皮都要过问。这样一来,财政问题自然就被晾在了一边。
而且,明朝的皇帝们还有一个“坏习惯”——喜欢搞大工程。比如修长城、建宫殿、挖运河……这些工程听起来很气派,但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更惨的是,这些工程往往还得靠老百姓出力出钱。结果呢?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紧巴,国家的财政也越来越吃紧。
官员太多,工资发不起
明朝的官员数量那可是相当惊人!朱元璋同志为了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搞了个“科举制度”,鼓励大家读书做官。结果呢?读书人越来越多,官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到了明朝中后期,官员的数量已经多到连工资都发不起了!
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裁员呢?”嘿嘿,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明朝的官员们可都是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精英分子啊!他们不仅有文化、有背景,还有一大堆亲戚朋友在朝廷里当官。你想裁员?那可得先问问他们的意见!再说了,官员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还会想尽办法增加编制、扩大部门规模。这样一来,国家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
税收太少,开支太大
明朝的税收制度也是个“奇葩”。朱元璋同志当年定下的税收标准很低很低——低到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结果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比如人口增加、物价上涨)……这个税收标准就显得越来越不够用了!更惨的是……明朝政府还不敢轻易提高税率——怕老百姓不高兴啊!于是乎……国家的财政收入就只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了……
而与此同时……国家的开支却一点都没减少!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工程之外……还有军队要养活、官员要发工资、灾荒要赈济……总之就是花钱的地方一大堆!这样一来二去的……国家的财政状况就越来越糟糕了……最后甚至到了连军饷都发不起的地步——这也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