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留学生的“早鸟计划”
清朝派出留学生的时间,说起来还挺早的。别看清朝后期被各种“吊打”,但人家在教育上还是挺有前瞻性的。早在1866年,也就是同治五年,清朝就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这批留学生可不是去隔壁村学种地的,而是漂洋过海去了欧洲,主要是去学习军事技术。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军事技术?因为那时候清朝正被洋人打得满地找牙,心里想着:“学点儿先进的军事技术,下次打架说不定能赢!”
这批留学生里最有名的就是严复了。他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翻译了《天演论》啥的,影响了一代人。不过当时他也就是个普通的小留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在英国海军学院学习。虽然那时候清朝的船还是木头做的,但人家已经开始琢磨铁甲舰了。这种“未雨绸缪”的精神,放在今天也算是“早鸟计划”了。
留学生的“黄金时代”
到了1872年,清朝的留学生计划进入了一个小高潮。这一年,清政府派出了120名幼童去美国留学。这些孩子最大的才16岁,最小的只有10岁。你没听错,是幼童!这些孩子被送到美国后,不仅学会了英语、数学、物理这些基础知识,还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的孩子甚至加入了棒球队、学会了打橄榄球——这在当时的中国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这些留学生的经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多彩了。他们在美国的学校里和当地孩子一起上课、一起玩耍,甚至还参加了美国的国庆日庆祝活动。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清政府觉得这些孩子被“洋化”得太厉害了),这批留学生的留学计划在1881年被紧急叫停了。大部分孩子被迫回国,只有少数人继续留在美国完成学业。虽然这个计划中途夭折了,但它为后来的留学生制度奠定了基础——至少证明了一点:清朝也是有勇气走出国门学习的!
晚清的“最后一搏”
到了晚清时期,清朝的留学生政策可以说是进入了“最后一搏”阶段。这时候的清朝已经风雨飘摇了: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困难、民不聊生……但即便如此,清政府还是咬紧牙关继续派留学生出去学习。这一时期的留学生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尤其是日本成了热门目的地。为啥呢?因为日本离得近、费用低、文化差异小嘛!而且日本刚刚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现代化道路,清政府觉得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这一时期的留学生里有不少后来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比如孙中山、梁启超、黄兴等等——这些人后来可都是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啊!虽然他们当时可能只是抱着学习先进知识的心态出去的(比如孙中山最初是想学医),但最后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大概是清政府万万没想到的吧!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些留学生的努力和奋斗(还有革命)的话……嗯……我们可能现在还在裹小脚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感谢那些勇敢走出去的晚清留学生们吧!毕竟他们也算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