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议和 明朝才是真正的中国

昨夜风吹

明朝的“硬骨头”精神

明朝的皇帝们,从朱元璋到崇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硬骨头。你想想,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一路打到皇帝,那可不是靠嘴皮子功夫。他建立明朝后,定下了“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的规矩。这规矩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明朝的皇帝们遇到外敌入侵,第一反应就是:打!打不过也要打!议和?那是不可能的。

明朝为什么不议和 明朝才是真正的中国

你说这硬骨头精神好不好?好!但也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意思。比如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抓去当俘虏了,回来后还是死活不肯低头。最后蒙古人也没办法,只好把他放了。这要是换了别的朝代,可能早就议和了,但明朝就是不一样,宁可自己吃点苦头,也要坚持原则。

文官集团的“道德绑架”

明朝的文官集团可是个厉害角色,他们不仅管着朝政大事,还特别喜欢“道德绑架”皇帝。你想想,皇帝要是敢提议和,那文官们立马就会跳出来:“陛下!您这是要卖国啊!您这是要对不起列祖列宗啊!”说得皇帝都不敢抬头看他们。所以,皇帝们就算心里想议和,也不敢说出口。

而且文官们还有一个绝招:写文章骂人。你要是敢议和,那第二天满大街都是骂你的文章。什么“软骨头”、“卖国贼”之类的词儿满天飞。这谁受得了啊?所以明朝的皇帝们就算被打得鼻青脸肿,也不敢提议和的事儿。毕竟面子比命重要嘛!

经济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其实明朝也不是完全不想议和,只是经济压力太大了。你想啊,打仗是要花钱的!军费、粮草、武器装备……哪一样不要钱?而且明朝后期财政状况本来就不太好,再打几场大仗就更吃不消了。所以有时候皇帝们心里也挺纠结的:要不咱们还是议和吧?但一想到那些文官们的眼神和那些骂人的文章……算了算了!还是继续打吧!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议和是要给钱的!你想想那些外敌为什么愿意和你谈?还不是因为能从你这儿捞到好处?所以就算真的议和了也得花一大笔钱出去——这不是白白浪费吗?还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继续打仗呢!反正横竖都是花钱……那就选个痛快的吧!至少还能保住面子不是?